风景如画的“小鸟天堂”,正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与游客。 郭永乐 摄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
晨曦微露,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台上,来自深圳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屏息凝神,当一队白鹭优雅地掠过古榕树的瞬间,他按下快门,定格了这幅岭南生态画卷。“专程为拍摄‘鸟岛’而来,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水鸟种类比起城市动物园可丰富多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的候船厅,古榕树全貌宣传照上的这一行大字格外夺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保护好建设好“小鸟天堂”。2024年,该园区鸟类种群增长24.77%,全年游客超35万人次,印证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不少研学团队、外地游客前来“小鸟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当年巴金笔下的“神鸟乐土”,如今已成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聚宝盆”,以及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经济新范式。
生态筑基,合力守护“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江门新会天马村,至今仍恪守着一项铁律:“不伐榕、不捕鸟”。当地村民世代守护这片“小鸟天堂”,让这片占地15公顷的生态保护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历经超过400年生长,形成了覆盖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独木林”,林中栖息着夜鹭、牛背鹭、小白鹭等100多种鸟类,形成“树在岛上,鸟在树上,人在画中”的独特景致。
天马村的村民仿佛把爱鸟护鸟刻进了DNA。就是在村民的精心守护下,“小鸟天堂”成功恢复了27万平方米鸟类栖息地,从单一景点发展为国家湿地公园,成就了“村在水畔、树鸟相依”的美好景象。
当地延续数百年的护鸟传统弥足珍贵,更令人惊叹的是2017年江湛铁路建设中的创新:为避免惊扰到数百米外的“小鸟天堂”,该工程增加投资,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铁路拱形全封闭声屏障,让“万鸟齐飞不受惊”成为现实,书写了“为鸟让路”的生态佳话。
如今,江门正在进一步围绕“小鸟天堂”生态价值转换展开探索,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建设碧道,以绿脉激活城乡融合
“在小鸟天堂碧道邂逅夕阳和归巢的鹭鸟,是当地人生活中的‘小确幸’。”天马村村民阿琪告诉记者。
小鸟天堂碧道(自然生态型)是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新会段)的“明星项目”。按照有关规划,该碧道围绕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沿线串起梅江农业生态园、梁启超故居、凌云塔、陈皮村等多处新会名胜,并设计“鸟影寻踪、杉林漫步、香溢湾畔、书香之湾、柑园探趣”五处堤岸景观,使侨乡记忆与生态美景通过碧道相交融。
沿着18.8公里长的小鸟天堂碧道漫步,杉林、河滨、柑园等景观次第展开。这条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生态廊道,深度融合“小鸟天堂”“启超故里”“陈皮之乡”三张文旅名片,生态岸线比例高达96.8%,成为激活城乡融合的绿色动脉。
碧道沿线各村也紧抓机遇,乘“百千万工程”东风,深挖发展潜力。与“小鸟天堂”一水之隔的天马村,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进行整体规划,提升河滨路农房风貌,不断擦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色文化旅游村品牌。
根据规划,天马村还将建设河滨生态码头,建成后游客可从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乘坐观光船只进入天马村,上岸后在河涌步行街内游玩参观、品美食,带动游客消费以及村物业出租,从而提高村民的收入。“都说路通则财通,碧道这条生态路,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资源和可能。”天马村村民陈永亮认为碧道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未来也许能成为‘绿水青山’变现的创新样板。”
观鸟经济,点绿成金的新路径
“外地游客乘坐城际轨道抵达江门站后,可无缝换乘巴士直达景区。”依托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正打造“生态+交通+文旅”的创新模式,让生态红利辐射更广。
在“小鸟天堂”,观鸟经济已结出硕果。今年8月,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热闹非凡,不少青少年和亲子家庭选择在暑假前来研学。
“只用半天就拍到了池鹭、夜鹭、白鹭,这趟值了!”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的巴金亭内,来自中山的观鸟爱好者李女士与儿子端着摄影机,兴奋地展示刚拍到的珍稀鸟类。据了解,这是他们今年第五次来小鸟天堂研学游玩,每一次他们都准备了“长枪短炮”,收获“撑爆”内存卡的各类鹭鸟美照。
自2021年起,江门市委宣传部连续4年举办中国侨都(江门)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活动,通过慢直播吸引数千万海内外网友“云观鸟”。今年6月,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拉开帷幕。在“绿美广东,美好家园”展览的B展区,一座以江门新会“小鸟天堂”为蓝本的“科幻森林”成为一大焦点。来自新会的留学生小何自豪地向同伴介绍家乡的生态之美,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想到小鸟天堂看一看”的种子。
如今,在新会枢纽新城规划图上,“小鸟天堂生态枢纽”的定位格外醒目。未来这里将成为珠三角生态流量枢纽:鸟类迁徙的生态枢纽、观鸟经济的客流枢纽、绿色发展的理念枢纽。
“鸟儿愿意留,游客自会来。”在天马村,青年陈浩斌正筹划建立一家观鸟民宿,“这是‘绿水青山’赋予我们的本钱。”他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