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黎禹君) 一座地下700米的科学圣殿,一项持续17年的科研长跑,被一位作家用3年时间追踪记录,最终凝练成一部致敬科学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8月31日16时,该书首发式将于江门购书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将同步启动“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并安排作者签售环节。
《微光志》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联共同指导策划,花城出版社重点推出。作者尹继红历时3年深入跟踪,10余次奔赴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采访近百位科学家与建设工程人员,最终完成这部全面记录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共十章,从《江门接棒》的使命传承,到《静候着 在这捕光圣殿》的蓄势待发,完整呈现该实验从构想至建成的17年奋斗历程,融文学感染力与科普价值于一体。
该书获众多参与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科学工作者推荐,并由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作序。目前已被列为花城出版社年度重点出版物。
作者尹继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原主席,著有《乡图》《南枝向暖北枝寒》等长篇小说,以及《大道无疆》《良溪早晨》等多部话剧作品,曾获广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首届长篇小说奖,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文学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让科学照耀心灵——百校同读《微光志》科普公益活动”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协、江门日报社联合推动,并动员社会各界及企业向全市大中小学捐赠《微光志》,助力科学教育及文化传播。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全球700余位科学家参与的重大科学装置,坐落于开平市金鸡镇打石山下700米深处,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实验对理解微观物质结构与宏观宇宙起源演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实验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