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与澳门是“世遗双城”,近年来两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图为今年7月,两地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月现场。李淑珩 摄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湾区浪潮奔涌,侨乡与濠江共振。
近年来,江门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深厚乡情为纽带,以优势互补为抓手,与澳门持续展开跨越珠江口的“双向奔赴”。从江门澳门两地领导率团互访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到两地共同签署并积极落实《关于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备忘录》;从澳门江门同乡会、澳门经济民生联盟等同乡社团助力“江门制造”走向世界,到“湾区账户通”一键开户、实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从“世遗双城”联袂迎客,到旧粮仓变身青年文旅地标助力文化交融……近年来,江门澳门两地在规划、产业、金融、文旅等领域同频发力、实绩频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在粤澳合作的时代画卷上,共同书写着湾区协同的动人故事。
互动频繁
共同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今年3月,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率团访问澳门,与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共商两地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核心优势,强化协同效应,达成优势互补、共融发展的共识。
今年4月,岑浩辉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回访江门,商讨具体合作事宜。双方聚焦“四新”产业,加强在食品、纺织、中医药、会展等优势产业合作,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实现“总部+基地”“研发+制造”跨区域战略组合布局,携手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共同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两地政府部门迅速对接,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今年7月,在2025粤澳名优商品展上,江门市商务局与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两地的产业互补优势,携手拓宽进出口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与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签署了《关于建立“澳门企业服务站”合作备忘录》,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向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授予“澳门企业服务站”牌匾。
民间互动更是频繁。为促进两地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澳门江门同乡会分批组织澳门乡亲回到江门参观考察。澳门经济民生联盟主席刘家裕对家乡江门充满感情,她说:“我希望能尽一份力,多做一些推动两地融合发展的工作,帮助更多澳门青年回乡投资发展。”
产业协同
“双向奔赴”推动两地产业发展
今年8月17日,1800箱瓶装水从江门恩平市大田镇装车,发往澳门特别行政区。此次出口的水产品由广东恩州山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冯东怡是一位江门籍澳门企业家。对他而言,江门是家乡,也是投资地。
“家乡山好水好空气好,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想让更多大湾区的居民喝到‘家乡水’。”几年前,依托江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的优势,冯东怡与朋友成立了广东恩州山泉水有限公司,将侨乡的清甜泉水带到大湾区各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澳门的国际平台优势联通海外,与内地制造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让我们在大湾区实现进一步发展。”冯东怡说。
像冯东怡一样回乡投资兴业的澳门企业家不在少数。江门由于与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加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成为不少澳门投资者眼中的创业沃土。截至今年6月,江门累计实际吸收澳门投资超10亿美元,批准设立澳门投资企业1483家,包括崖门新财富、葡韵手信、澳能新材料等代表性企业。
新阶段,江门澳门两地的合作纵深不仅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单向流动,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奔赴”。“江门拥有多个产业园区,涵盖智能制造、高新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澳门有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通过研学旅游、学术交流及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合作,促进两地研究成果转化。”澳门江门青年会会长、澳门东望洋集团常务董事夏俊英认为,江门澳门两地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前店后厂”“澳门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推动两地产业发展。
金融合作
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今年7月,江门正式上线“湾区账户通”业务,通过流程再造,让港澳居民在港澳地区即可完成内地银行账户开立全流程,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该业务上线当日便成功受理澳门居民开户申请。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高效融通。深化江门澳门两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是近年来江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江门持续深化与澳门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走出了一条动能新、服务新、工具新的特色路径。
江门在全省率先落地第三方信用评级“江澳模式”,2家企业获澳门银行授信超过3亿元;鹤山公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江门市首单点心债10亿元,并在澳门交易所上市,获得多家海外金融机构的踊跃认购,发行利率创下全国同级同类企业离岸人民币债(无外部增信)历史新低,打响了江门市国资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枪”。《江门与澳门实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案例还入选《“融通粤澳 携手共进”金融支持粤澳融合发展暨横琴建设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江门市积极推动与澳门金融深度融合,推广两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工作、推动江门市优质国有及民营企业在澳门交易所发行债券、推广应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推动两地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金融合作业务量累计超5600亿元。
文旅相融
“世遗双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加速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让澳门和江门“走得更近”。在“大桥经济”的强劲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热衷江门游,澳门与江门文旅合作迎来新机遇。
澳门江门青年会监事长黎正文将目光聚焦在文旅产业上。2022年,黎正文在江门开平塘口镇精心打造了粮语·艺术公社,将一座旧粮仓改造为集餐厅、剧场、音乐表演场地、户外茶座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如今,粮语·艺术公社已开门迎客,这个昔日承载粮食储备与加工功能的粮仓与碾米厂,已变为集遗产演艺、民间艺术、跨媒体创意及休闲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也成为澳门和江门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我们的平台也是澳门青年了解国情、乡情的途径。”黎正文说。
江门与澳门均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在我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江门的文化底蕴最好。”澳门旅游商会副会长、目的地旅游董事总经理邓嘉敏认为,江门与澳门同为历史名城,文化资源互补性强,联合打包宣传“世遗双城”能更有效地激发游客兴趣。
今年7月,开平市联动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举办“链接世界,编织未来”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月。8月,澳门旅游商会与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签订《旅游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澳门酒店旅业商会与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酒店分会签订《旅游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江门澳门两地将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开发旅游市场,推动两地旅游经济发展。乘着湾区发展的东风,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两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加速。
珠江潮涌,江门、澳门同心。让两地更近一点、让合作更深一层,成为江门、澳门合作永远在路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