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江门,这座中国侨都,与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脉情谊深植于历史长河中。据统计,每3名澳门居民中便有1人祖籍江门,这份跨越百年的亲缘纽带,为两地深化合作筑牢了独特根基。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以来,江门与澳门合作不断深化,尤其是去年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江澳“一小时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开启了两地民生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从就医到办事,从就业到生活,两地在民生领域的加速融合,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医疗养老协同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去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粤港澳特需门诊”揭牌启用,来自澳门镜湖医院的3名医生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坐诊,而这仅仅是江澳医疗合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门与澳门携手共进,促进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江门市中心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专科建设、医疗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共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2024年以来,已有12名澳门医生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短期行医执业,专业范围涵盖肿瘤科、呼吸科、普通外科等多个领域。两地医院通过专家出诊、联合查房、学术交流等形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两地医疗合作的深度不止于此。去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成功申报第三批“港澳药械通”内地指定医疗机构,成为该批次首个获省药品监管局批件并开出处方的单位。这意味着江门居民及在江门工作生活的港澳同胞,能更快用上国际先进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养老服务同样迎来突破。今年7月,江门启动“南粤家政”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人才一体化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是广东省“南粤家政”工程的重点试点,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新会技师学院联合港澳专业机构共同实施。学员在江门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将同时获发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香港职业资历证书及澳门职业技能证明,大幅降低跨境就业门槛。
双向“跨境通办”
政务事项“零出关”办理
政务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深化。江门与港澳携手推出双向“跨境通办”服务,实现“港澳事江门办、江门事港澳办”。
2021年,江门成为全国首个在境外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专区的地级市,目前已在澳门设立了3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支持办理江门市超500项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超100项高频服务事项,包括社保年审、不动产证办理、公积金等事项。这种“零出关”办事模式,为港澳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澳门居民莫先生在办理了养老资格认证后说:“在澳门可以享受到江门政务服务,感觉很贴心、很方便。”
今年7月,“澳政易”自助服务机落地江门,标志着两地政务服务实现跨境双向互通。通过自助服务机,在江门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可办理36项澳门政务事项,进一步提升了跨境生活便利度。此外,江门还与澳门合作建设“粤澳社保一窗通”(江门专窗),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澳门社会保障业务,为澳门居民提供更多元、便捷的服务。
澳青逐梦侨乡
为营商环境点赞
“江门的创业环境很好,我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少走了很多弯路。”江门市潮熊兄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斌说。这位土生土长的澳门青年,对江门营商环境赞赏不已。
近年来,江门积极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的历史机遇,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港澳青年提供从创业孵化到就业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大力吸引港澳青年来江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江门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3家,其中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家,累计引进港澳项目219个,直接带动超过330名港澳青年就业,辐射带动逾万名港澳青年到江门就业创业。澳门青年李景豪是一位新媒体创业者,2022年创立了江门市浠晨传媒有限公司,今年3月进驻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江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地方,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平台和支持。”李景豪说。
作为澳门回归祖国的亲历者,澳门经济民生联盟主席刘家裕见证了多年来江门与澳门的经济交流和变化。刘家裕表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拥有多方面优势。澳门可以思考如何用好江门的优势来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联盟将继续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组织更多澳门企业和青年走进江门,了解江门的各种优势,参与和推动江门的经济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寻找机遇,共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教育合作深化
搭建起人才交流“直通车”
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江门与澳门人才交流搭建起“直通车”。
去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交流活动在江门举行,三地中小学校长代表共商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目前,已有9所澳门地区学校与我市学校结对为姊妹学校,定期开展师生互访、教学交流等活动。
此外,多所高校也开展了深度合作: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五邑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五邑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免试推荐本科生到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收到offer太开心啦!澳门见!”获得推免资格的五邑大学学生黄倩钰收到澳门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兴奋不已。她表示,两地教育合作让江门学子有机会到澳门高校学习,也有利于江门的文化特色和教育成果在澳门传播。
自2021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在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科研创新三大赛道上全力奔跑。目前,双方师生往来密切,已有5门核心课程实现跨境共享,获澳门师生的高度赞誉。两校还在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内打造“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并成功获批2项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
此外,江澳联合开展粤港澳咖啡师“一试三证”职业技能评价、“一试双证”母婴生活照护技能互认,推动技能人才双向流动与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法律服务领域,2022年以来,包括澳门律师冯美莲在内的多名大湾区执业律师陆续在江门执业。虽然自幼在澳门成长,但冯美莲始终心系家乡江门。“能够用专业法律服务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她说。
民生供给稳固
“江门优品”受青睐
每天清晨,一批批新鲜蔬菜、活猪和水产品从江门出发,运往澳门市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海鲜铺子”,江门始终是澳门民生供给的坚实后盾。
江门海关数据显示,最高峰时,江门海关监管供澳活猪数量在全国占比达57%。面包、糕点等食品更是实现全年安全稳定供应,同时越来越多的“江门制造”“江门优品”走进澳门,受到澳门同胞青睐。
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钢铁脉络,到医疗、就业、民生的温情联结,江澳融合正从“物理接近”迈向“化学反应”。未来,随着两地在产业协同、规则衔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一小时生活圈”将持续释放红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江澳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