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圭峰会城发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清理枯枝杂物,消除卫生死角。钟珍玲 摄
鹤山沙坪街道和平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灭蚊烟片,并介绍其科学使用方法。谌磊 摄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任佳燕
陈婵 钟珍玲 谌磊 张舜同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9月25日起,江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清洁公共环境,守护健康家园,喜迎国庆中秋”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家家户户齐动员,党员干部来帮忙,室内室外同步清理,共同投入这场行动当中。
党旗飘扬
下沉一线织密防控网
为抢抓台风“桦加沙”过后的关键期,9月25日,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发出攻坚令,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投入防蚊灭蚊疫情防控行动。
号令一出,闻令而动。当天,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及镇村干部直联机制,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基层,全力支援村(社区)开展防蚊灭蚊工作。仅市直单位当日即下沉党员干部5727名,覆盖全市1343个村(社区),实现防控力量全域到位。
结合有序解除“五停”后的实际情况,精准对接各县(市、区)需求,2020名党员突击队员直插任务最重的村(社区)。7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共280余名队员,也在20多个点位协同开展灭蚊消杀和灾后清障。此外,1.23万名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形成党群联动、多方协同的行动合力。
他们的任务明确而具体:逐家逐户、入门入户分发灭蚊烟片并参与居家灭蚊,同时重点灭杀小区楼道、下水道等隐蔽场所孳生蚊虫,利用常量电动喷雾器开展全面消杀,集中火力攻坚灭蚊。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控阻击战,全市上下目标一致:全面清除蚊媒孳生地,向毒蚊发起总攻,以最快速度打赢疫情攻坚战。
精准施策
多点突破啃下“硬骨头”
这场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的关键在于精准发力、破解实际难题。江门有关村(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分类施策、多点突破,推动行动扎实落地。
“您家阳台绿植较多,容易积存雨水孳生蚊虫……”在蓬江区白沙街道兴盛社区,江门市直机关工委党员干部李宝珠与社区网格员一同上门,边发放灭蚊烟片边讲解“一关二放三点四通”使用要领,并帮助居民清理阳台绿植积水。“我们不仅派发物资,更要教会方法、清掉死角。”李宝珠说。
据悉,兴盛社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涵盖楼盘、市场、厂房等多种业态,人口密集、环境复杂。社区党委书记卢莹莹表示,市直机关工委等挂点单位持续选派干部下沉社区,与社区网格员组建专项工作队伍,每日动员包括民兵、党员志愿者等百余人参与防控,并对背街小巷、市场周边加强巡查,确保防控无盲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辖区病例分布情况,进一步细化防控举措。”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东红村,面对空置房屋多、村民习惯蓄水等防控难点,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下沉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携手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发放灭蚊烟片,并现场指导村民科学使用。“台风期间,村民居家较多,我们趁此机会加快物资发放,同步清理房前屋后积水,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区直党员干部陈家俊表示。
为提升防控效率,东红村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5人小组,涵盖网格长、宣传员及专业消杀员。消杀队伍采用“日常维护+重点强化”策略:村民使用常规喷雾器对灌木丛、垃圾桶等区域每日消杀;下沉干部则运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热成像仪等设备,对闲置房屋、绿化带等高风险地带进行深度处理。
台风过后,新会区圭峰会城组织超6000人次投入爱国卫生行动。25日下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位于世纪商业街的一处居民楼,在二楼露天平台,天下着小雨,社区党委发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攻坚队,调用吊车、清运车等设备,冒雨清理枯枝杂物、积水容器。
南园社区中有不少楼龄超过20年的居民楼,这次集中清理的世纪商业街居民楼露天平台,堪称卫生黑点。“老旧小区天台种菜堆物习惯难改,我们采取‘先劝导后清理’方式推进。”社区工作人员许永坚说。通过多次上门沟通,居民从最初抵触转为主动参与,纷纷搬出闲置花盆配合清运。经过3小时奋战,平台一半区域焕然一新,昔日“露天菜园”变身“无蚊露台”。
鹤山市抢抓防蚊灭蚊关键窗口期,组织鹤山全市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开展“入户宣传+现场示范”专项行动。在沙坪街道和平社区,工作人员吕健好逐户走访,边发放灭蚊烟片边讲解:“花盆积水要清理干净,保持卫生不留死角!”在居民周阿姨家中,她仔细检查瓶罐积水情况,并指导居民正确使用灭蚊烟片。
25日当天,和平社区动员212名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走访商铺707家、居民1354户,累计发放蚊烟片1.25万片、宣传单3500份,筑牢群防群控基础。
党群携手
推动“一时净”变为“长久清”
这场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既是应对台风后蚊媒风险的应急响应,更是江门市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构筑群防群控公共卫生防线的具体实践。
行动中,东红村依托网格化管理与专业设备支援,实现对闲置房屋、蓄水容器等风险点的精准治理;和平社区则以“入户宣传+现场示范”推动防蚊知识入户入心,使防蚊灭蚊逐步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
在党组织的有力引领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专业队伍精准支援,广大群众积极融入,共同绘就了一幅从“要我做”到“一起做”的共治图景。
汇景湾华庭小区居民娥姨表示:“社区宣传很到位,现在我们每天都会主动清理家中积水,家门口也常备驱蚊液。”南园社区居民林姨在参与清理后感叹:“环境变好了,蚊虫确实少了很多,清积水、灭蚊虫已成为每天的必做事。”和平社区的周阿姨也说:“防蚊关乎自身健康,我们都会主动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居民从理解到认同、从配合到参与的态度转变,正是防控工作赢得民心的体现。
为巩固防控成果,南园社区等一批村(社区)已着手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定环境卫生管理规约、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党群联合巡查等方式,推动“一时净”变为“长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