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村“银发行动队”队员在清理房顶垃圾。谌磊 摄
□江门日报记者 邓少军 谌磊 陈佩筠
“以前村里好多蚊子,很多地方堆满了杂物。你看现在,没有蚊子在耳边嗡嗡叫了。”今年80岁的江门鹤山雅瑶镇石湖社区石田村村民黄远程告诉记者。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清爽整洁的村庄,半个月前还是鹤山疫情防控的“钉子村”。
石田村的“变形记”,并非偶然。积分制的推行以及全民的参与,让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我们不仅要打赢防疫攻坚战,更要守住这份成果。”石湖社区党总支书记任伟松说。
环境脏乱
防疫一度陷入僵局
石田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全村户籍人口仅360人,外来人口却超过3000人。密密麻麻的出租屋、乱搭乱建的棚屋、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的垃圾……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让石田村成了蚊虫孳生的“温床”。
面对严峻形势,9月12日,石湖社区居委会迅速行动,召开了有居委会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出租屋房东等参加的动员大会,动员石田村每家每户立即铺开灭蚊清障工作。虽然一开始村民们普遍表示支持,但是积极性不高。
“比如你要搬走屋前屋后的杂物时,他们就会说‘哪里有蚊子啊,别搬’,经过居委会干部做思想工作后才同意。”石田村村民小组长黄超华说。任伟松表示,随着相关工作的陆续展开,越来越多人表现出抵触情绪,防疫一度陷入僵局,“我们担心继续下去,就没人干了”。
破局之策
一张积分表,动员全民参与
“钉子”难拔,问题根源在于没有找到撬动群众积极性的支点。石湖社区和石田村的干部们反复琢磨,决定从机制创新入手。
“必须让群众从‘要我防’变成‘我要防’。”任伟松说,他和其他干部商量后,决定于9月18日组织石湖社区所辖11个村民小组召开会议。会议表决通过各村村规民约和人居环境积分制方案,其中将防蚊灭蚊工作纳入量化考评,明确细则,奖罚分明。
如《石田村人居环境积分制方案》就规定,将村民参与疫情防控情况与村集体分红挂钩,明确对拒不配合防控措施的村民,可扣减30%以上乃至全额分红;村民需自觉清理蚊虫孳生地,家中或房前屋后发现阳性积水(有蚊幼虫孳生)的,首次警告时将要求立即整改,再次发现则扣减家庭积分;对于保持良好表现的家庭,将给予积分奖励。
会议讨论异常激烈,有人担心执行难,有人觉得太严格。但在任伟松的带头宣讲和耐心解释下,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不仅是为了防疫,更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最终方案得以高票通过。
“这张积分表,就是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绑在一起。”任伟松说,“干得好不好,积分上见分晓;分红多不多,就看你有没有参与(防疫工作)。”
榜样带动
合力攻坚,村容迎来蝶变
《石田村人居环境积分制方案》一落地,石田村立刻变了样。
今年81岁的老党员黄伟庚身体硬朗,他主动配合大家铲掉了种在自家旁边的柚子树和花圃,还与其他人组成了“银发行动队”,不定时去参加村里组织的入户宣传、派发蚊香等活动。
“银发行动队”有多少人?黄伟庚列举了一串名字:黄伍妹、黄伟国、黄焰华、黄远亨、黄国成……总共10多个。除了“银发行动队”带头行动,平时爱跳百姓健康舞的“姐妹团”,也积极参与其中。
“我会带头把自家天台上的菜园清理干净,提醒身边人翻盆倒罐、清理卫生死角。”今年86岁的老党员黄伍妹说,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是“党员一辈子都不会‘退休’”。另一位队员黄伟国则介绍:“大家看了宣传海报,听了宣讲,知道患病后骨头会很痛,现在都很支持防疫工作。”
55岁的张兰英和57岁的胡洁珍作为村里的“热心肠”,证实了黄伟国的说法:“灭蚊子,谁都愿意去。我们都是义务劳动,家里人也支持。”
在黄伟庚等人的带动下,石田村全民参与,同心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出租屋的房东们就纷纷落实“楼长制”,定期检查出租屋的卫生和防蚊情况,给租客们派蚊香、清理积水和垃圾。
原本正在旅游的张阿姨,在9月28日连夜从深圳赶回来清理自家屋子,一回来就发现村里“大变样”:“以前有许多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没想到一下子就全部被清理干净了。”
短短半个多月,石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灭蚊清障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清运杂物28车合计超100吨。曾经堆放杂物和垃圾的卫生黑点不见了,狭窄的巷弄变得干净整洁,蚊媒密度显著下降。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让爱国卫生运动变成“常态化”管理?任伟松表示,石田村将继续完善积分制,完善村规民约,把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等更多内容纳入考核,让良好的村风民风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