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梁爽 邓榕) 在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与防蚊灭蚊工作,是全民防疫的重要一环。昨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刘美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为市民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了清晰指引。
蚊虫孳生地分布广泛,刘美德建议市民按“楼顶→楼道→楼下”的“三步走”顺序,查找“蚊子窝”。
楼顶(建筑顶部):建筑物的凹梁等易积水结构、屋顶排水沟、供水水箱,以及屋顶种植绿植时使用的贮水与浇灌容器,均是蚊虫易孳生的点位。
楼道(室内、阳台、院落及房前屋后):正常使用的花盆、瓦罐、水缸、水培植物容器、花盆底盘、轮胎,还有遮盖物品的防雨布褶皱,废弃的各类容器、建筑垃圾、陈旧垃圾,也会为蚊虫提供孳生环境。
楼下(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排水沟渠、雨水管道、地漏、集水沟、集水井、消防井等设施,若出现积水或堵塞,极易成为蚊虫孳生温床。
“找到孳生地是第一步,及时清理才是关键。”刘美德强调,需重点落实“清、翻、封、通”4项核心措施。
清(清理积水):翻倒易积水容器(如瓶罐、水培植物托盘),清除小容器垃圾(塑料薄膜、废旧瓶罐),填平洼坑、废弃水塘。
翻(翻倒容器):倒置易积水器皿(如瓶罐、轮胎),避免积水滞留。
封(密封容器):安装纱窗、密封水缸,减少蚊虫进入。
通(疏通环境):清除杂草、疏通沟渠,减少蚊虫栖息地。
清理工作可按“1130”原则推进,即每天花1分钟清理积水,每周开展1次卫生大扫除,每天用3分钟排查潜在蚊虫孳生地,创造“无蚊”生活及工作场所。
针对家庭防蚊灭蚊,刘美德特别提醒,要用好防蚊灭蚊“七天七招”,包括家家户户点蚊香、家家户户挂蚊帐、家家户户装纱窗、家家户户倒积水、家家户户清垃圾、人人出门都喷涂驱蚊剂、立体式全方位防蚊子。
需要注意的是,灌木丛、小树丛等各类户外植物区域,是伊蚊成虫的重要栖息场所。防蚊控蚊时,对于可清除的植物,可直接割除处理;若无法清除,则要作为重要点位进行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