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李慧娟
10月12日上午,江门市社会福利院(江门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市福利院”)内,工作人员背着喷雾消杀器,沿着既定路线开始当天的第一次成蚊消杀,瞄准绿化带、下水道口、排水渠,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如此全面的消杀,早晚各一次,已成为市福利院雷打不动的制度。
市福利院的行动,是全市民政系统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江门全市85家养老机构、9家儿童福利机构均未出现服务对象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实现“服务对象零感染”。这背后,是全市民政系统和养老、儿童福利机构打造的一道道细致入微的防线,共同为“一老一小”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全方位开展环境整治
当前,市福利院服务对象超600人,是全市收住“一老一小”最多的社会福利机构。面对严峻复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该院全力以赴抗击蚊媒,着力做好院内疫情防控工作。
首要任务,是清除蚊虫孳生温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福利院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和职工1500人次,开展从面到点、自下到上、由内到外的全方位、无死角环境清理。“我们彻底清理了院内绿化带、排水渠、鱼池、菜地、天台,以及福利院周边区域。”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方炎宏说,对于一些清理强度大、难度高的区域,市民政局及时调配力量支援,帮助该院补上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块拼图”。
记者近日走访市福利院时看到,院内环境干净清爽,无积水点,绿化带下没有枯枝落叶,户外还安装了多盏灭蚊灯。
方炎宏表示,市福利院严格执行一天两次消杀的规定,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引和消杀路线,通过科学消杀压缩蚊虫生存空间。同时,该院还组建了16人的蚊媒监测专班,在室内外重点区域布设约300个点位,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路径指数法”开展监测,精准指导蚊虫灭杀工作。“自监测以来,全院的蚊媒指数一直保持在安全水平。”方炎宏介绍。
防蚊设备构成“第二道防线”
对市福利院里的老人和孩子来说,最真切的感受来自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在陈婆婆居住的房间,纱窗紧闭,床上挂着蚊帐,墙角插着电蚊液驱蚊器。陈婆婆在此已居住8年,她笑着告诉记者:“福利院给我们加装了纱窗、挂上蚊帐,其他工作也做得很好,最近都没感觉到有蚊子。”
方炎宏告诉记者,目前市福利院已在服务对象居室安装了573扇纱窗、161个纱门、547顶蚊帐,还配备了304支电蚊液驱蚊器和52盏灭蚊灯。这些防蚊设备,共同构成了保护“一老一小”的“第二道防线”。
此外,市福利院严格落实一天两次健康监测,做到“逢热必检、逢疑必检”,一旦发现服务对象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立即安排转诊至上级医院。
防控虽严,但人情味不减。对于家属探视,市福利院实行“先预约、后探访”,并特意设置了3间独特的“无蚊探视室”,让亲人团聚更加温馨。
“探视室内还配备了驱蚊液等防蚊用品。”方炎宏表示,市福利院还优化了服务对象请假外出管理,确有必要外出者回院后需进行5天的健康观察,实现闭环管理。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全院累计有18名服务对象请假外出,146人次家属前来探视,所有活动都在严密的防护措施下安全有序进行。
全市一盘棋 合力筑屏障
市福利院实施的,正是“121230”全市养老、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基本措施——一天2次成蚊消杀;一天2次健康监测;用好纱网、驱蚊液、灭蚊灯等设施隔断、驱离、诱杀蚊虫3种手段;每天积水、垃圾动态清零。这也是全市养老、儿童福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民政局统一部署的核心防控内容。
据介绍,江门养老机构共有在住服务对象8500多人。连日来,面对通勤、探访、就医这三个最易引入风险的关键环节,全市养老机构还分类强化防疫手段,倡导预约探视、错峰探视、少人探视、视频探视,并动态调控探视率。对工作人员通勤,也根据其居住地所在区域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养老、儿童福利机构的防控工作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例如,市慈善会发布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募捐倡议书以来,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达525.92万元,部分善款专项用于养老机构购买防蚊设施和药品,有效缓解物资压力。
“‘服务对象零感染’是我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动态查找防控短板,持续加固防线,守护好老人孩子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