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邓榕 陈倩婷) 10月17日,江门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疫情最新进展及防控成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肖振宇出席并作主发布,市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江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自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国家工作组和省指导组的专业指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克服了超强台风“桦加沙”、“双节”人员流动及蚊媒高发季节等严峻挑战,疫情持续波动下降。每日新增病例数已从9月20日的574例大幅下降至10月16日的81例,涉疫村(居)BI、ADI蚊媒密度达标率分别为99.7%和99.9%,防蚊灭蚊成效明显。
近期,全市围绕四个方面全力推进防控工作:一是科学精准防控,创新防控打法。统筹推进抗台风与防疫情“两线作战”,实施“在外抗台风、在家灭毒蚊”策略,台风后7天新增病例较台风前下降25.8%。针对“双节”假期,提前部署防控工作,新动员6.5万人的消杀力量,利用8天宝贵假期开展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10月8日病例数较9月30日下降54%。学习深圳“1234”疫点处置经验,创新实施“1113”快速处置措施,建设“无蚊场所”,加强重点场所防控,高标准制定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赛事防控方案。制定《江门市基孔肯雅热媒介伊蚊孳生地处置技术指引》,被省卫健委、省疾控局在全省推广。持续强化哨点监测敏感性,完善医疗救治服务;二是依法依规防控,推动属地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共同担起“四方责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江门市人大常委会10月8日出台实施“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决定”,通过法治化手段建立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格局,依法依规开展监督执法检查;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以防蚊灭蚊为核心、以清理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专项运动,持续开展清积水、清垃圾、灭毒蚊“两清一灭”大行动。全市累计发动基层党组织1.14万个、党员干部超106万人次、志愿者13.6万人次,日均清理垃圾超6000吨,有效改善长期存在的环境卫生难题。通过宣传引导,疫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形成了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格局;四是防控指挥体系有力有效。市县镇村四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提升指挥统筹、疫情研判、作战方案制定、力量动员、组织实施效能。市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分片包干县区镇街、重点村居,一线督导指挥,以点带面现场解决问题。建立新疫点现场指挥部,形成“1113”疫点快速处置机制,“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接下来,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防控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彻底清除蚊媒孳生地,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答记者问
形成全民参与、全域整治格局
记者:病例数已不断下降,这是否意味着疫情防控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下一阶段,防控策略会不会进行一些调整?
市卫生健康局:尽管疫情态势向好,但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社区传播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病例基数仍处较高位;二是蚊媒传播风险仍然严峻,10月白纹伊蚊活动活跃,今年台风频次多于常年,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将进一步增加蚊虫孳生风险;三是防输入防外溢压力持续存在。今年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人员跨区域流动和聚集导致疫情输入与外溢风险随之加大。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以防蚊灭蚊为核心、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聚焦居民小区、城中村、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加强系统排查,对闲置房屋、背街冷巷、地下车库、楼梯间等关键区域加大消杀清理力度,形成全民参与、全域整治的格局;二是科学加强蚊媒综合治理。实施“围片打点控媒”攻坚策略,聚焦重点片区开展消杀作业,系统加强户内外孳生地清理,科学运用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出拳从源头上控制病媒传播途径;三是全力提升疫情处置效率。建立应急处置突击队伍,更加精准快速推进新发病例流调、疫点处置、孳生地清理和灭蚊消杀等工作,加速消除涉疫村(居)传播风险,以最快速度围住、捞干、扑灭疫情。
三大核心举措促病例大幅下降
记者:江海区作为江门疫情较早且情况较严重的区域,在短时间内实现病例数从数百例到十几例的下降,哪些措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江海区政府: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全民动员,凝聚群防群控合力。全区863个党组织、20万人次党员带头参与“两清一灭”行动,创建各类“无蚊场所”,社会各界捐助防疫物资超700万元,形成群防群控强大声势。二是科学救治,筑牢生命健康防线。优化诊疗流程,实现“应收尽收”,为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检测和个性化治疗,大幅缩短病例收治时间。三是全域整治,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组建4500人消杀队伍,配备喷雾器5800余台,科学开展“包围式”灭蚊消杀,严格落实“1113”快速处置机制。通过系统治理,全区蚊媒指数达标率从前期的33%提高到并连续8天保持在100%。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广东省的部署和江门市的工作要求,开展为期2周的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巩固防控成果。
病例数下降不代表感染风险消除
记者:病例数下降,是否代表感染的风险已经很低?请专家给市民提供现阶段更精准的防护建议。
市疾控中心:病例数下降不代表感染风险消除,10月份是我市蚊媒传染病发病的高峰期,市民感染基孔肯雅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群体仍需加强防护。建议大家做好以下防控措施:一、做好环境清理。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容易积水的容器,及时填平或清理各类低洼积水点,从源头上阻断蚊媒孳生条件。如您被蚊虫叮咬或者发现身边有孳生隐患、卫生黑点,可拨打“江门12345热线”提供线索;二、做好个人防护。室内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并合理使用蚊香、电蚊拍或电蚊液等防蚊灭蚊工具,营造无蚊生活环境。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外出前可涂抹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时段,长时间停留于树荫、草丛、竹林、水池边等高风险区域。(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