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体育中心的球场汇聚了很多市民,大家挥汗如雨,共享运动快乐。郭永乐 摄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刘淑君 何榕
通讯员 张晓瑜
清晨的蓬江马拉松国际公园,市民迎着破晓的晨光慢跑,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社区体育公园里,健身设备前满是舒展身体的身影;傍晚的江门体育中心,夕阳余晖下的球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者幸福感十足。
这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离不开江门扎实的体育设施建设支撑。截至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4平方米,城乡“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均实现100%。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脚步的临近,作为赛事承办地之一,江门正借着这一赛事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域体育设施网络。如今,运动活力已渗透城市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全民共享。
公共体育服务普惠升级
“下楼走5分钟就能到龙溪湖体育公园,既能陪孙子玩儿童设施,我自己也能在健身路径上锻炼,太方便了!”家住江门江海区的李阿姨笑着说。如今在江门,越来越多居民像李阿姨一样,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普惠升级带来的便利,城乡“15分钟健身圈”已从规划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龙溪湖体育公园总投资超6000万元,占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地面积约为2.56万平方米。自2023年5月建成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打卡地”。这里不仅有健身广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常规设施,还拥有华南地区首屈一指、全国第二大的泵道极限运动场地,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
今年5月,恩平体育公园对外开放,总面积达14.8678万平方米,内设高标准200米轮滑场、1200平方米碗池滑板场、1500平方米街式滑板场,均达到国家级轮滑和滑板项目比赛场地标准。开放当月,“我要上全运”2025年广东省速度轮滑公开赛(恩平站)就在这里火热开赛。来自深圳、珠海、中山、佛山、广州、惠州、江门等13个城市的50支队伍、560名选手齐聚恩平,在新启用的国家级轮滑赛道上展开速度与技巧的巅峰对决。
除了大型体育公园,江门还“见缝插针”完善社区健身设施。在江海区外海街道四大社区,老旧休闲公园改造后,新增儿童篮球场;在礼乐街道新民村,高速公路桥下的闲置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建设成规范的灯光篮球场……
“辖区内的体育设施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像牛眠山全民健身广场,以前有3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就是没有儿童篮球场,现在也补齐了!”外海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负责人马均贺说。
针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江门推出特色服务。在多个社区健身点专门设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漫步机、太极揉推器,以及儿童专属的迷你篮球场、趣味健身设施;“全民轻健身大讲堂”“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深入基层,为市民群众提供技能指导、科普讲座、体质监测、运动处方等公益志愿服务,受益年龄段跨度为3—80岁,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如今的江门,公共体育服务正从“有”向“优”、从“普惠”向“精准”升级。未来,江门还将引入更多智能化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让城乡“15分钟健身圈”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加分圈”。
群众体育让城市活力满格
“好球!”随着一声清脆的喝彩,排球在赛场上方划出弧线,观众席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的热闹场景,正是江门群众体育热潮的缩影。从年初圆满落幕的2024—2025年度“侨VA”排球赛,到6月底收官的粤港澳大湾区2025高考学子三人篮球江门公开赛,再到城市角落里每日上演的晨练骑行、公园太极与夜跑,群众体育正以多样姿态融入百姓生活,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台山九人排球赛的最高级别赛事,“侨VA”早已是本地家喻户晓的体育名片,每年吸引各镇(街)积极组队参赛,热度始终不减。尤其是决赛当天,观众举着横幅、挥着彩旗呐喊,队员们奔跑扣杀,汗水滑落却眼神坚定。参赛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农民、厨师、教师、商家,也有村干部、货车司机、维修工人等,他们抛开身份,因热爱相聚。台山排球运动学校校长黄耀武多次担任该赛事裁判员,他看着赛事逐年成长,感慨道:“这几年‘侨VA’的氛围越来越浓,不仅参赛队伍从几十支增加到上百支,还吸引了侨胞特意赶回来观赛,影响力越来越大。”
排球赛场的激情尚未褪去,篮球场上的青春活力便接续点燃夏日热情。6月底落幕的粤港澳大湾区2025高考学子三人篮球江门公开赛,点燃夏日激情。赛事吸引260支队伍报名,其中45支队伍来自外地。广西选手李家旭点赞道:“江门场地好、裁判很公正,和全国球友竞技,氛围太棒了!”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筹备中最用心的就在于赛事创新与选手体验,今年首创“黄金7分赛制”,7分钟内先得7分者胜,尽显快节奏对抗的魅力。据悉,江门已连续举办三届该项赛事,未来将继续打磨,将其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赛事。
不只是群众赛事,市民对日常运动的热情也从不停歇。夕阳西下,天沙河碧道逐渐热闹起来。家住滨江新区的上班族王女士换下工作服、穿上运动鞋,准时出现在跑道上。王女士说:“每天5公里,解压又健身,坚持一年瘦了快5公斤。这里灯光明亮,塑胶跑道踩上去很软,下楼就能跑,太方便了。”
如今,群众体育已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王女士点赞道:“这几年江门的体育设施越来越好,不仅有专业赛场,还有家门口的跑道、球场,让我们能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样的生活真美好!”
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在江门,“体育+文旅”的融合体验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浸润在日常的鲜活场景里——它既借体育赛事串联文旅风光、激活消费活力,也靠家庭运动拉近亲情距离,让体育真正嵌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2024年12月22日,2024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5000名国内外跑者迎着冬日阳光,奔跑在“中国温泉之乡”。女子组冠军、山西女孩郭利亚直言,报名初衷正是被恩平“温泉”与“冯如”两大IP吸引:“想借赛事感受温泉魅力,也重新认识冯如自强不息的精神。”赛后她受聘为恩平市文化宣传使者,承诺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女子组季军陈艳芬是“温泉常客”,得知赛事后立刻拖家带口参与,沿途格桑花海让她忍不住驻足拍照,“运动和美景都没错过”。
这样的“体育+文旅”融合,在江门早已形成常态。今年4月13日,“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举行,900名骑行爱好者齐聚江门。活动同步推出的“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将开平碉楼、赤坎华侨古镇、小鸟天堂等文旅IP,与陈皮宴、侨都咖啡等消费场景串联,形成“上午竞技、下午打卡、夜间消费”的全时体验链。“跟着赛事打卡侨乡”成为现场独特风景。来自广州的男子精英组冠军黄广鸿赛后直言“一定要去尝五洞牛肉”,女子精英组冠军张婷婷则计划带朋友探访网红打卡地,生动诠释了“通过运动感受本地风光与美食”的融合魅力。
无论是马拉松比赛,还是自行车骑行嘉年华,江门正以“体育+文旅”的模式,让赛事“瞬时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持久留量”。
从社区健身点到城市体育公园,从专业赛事场馆到绿道骑行路线,运动空间已融入城市肌理。江门的实践正生动诠释:体育不再是孤立的竞技活动,而是融入生活的重要元素。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