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优品”展区内,各式特产荟萃,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江门味道”。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丰收,是五邑大地最动人的图景,更是江门城市形象最生动的注脚。在江门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江门-崇左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的舞台上,从“田间地头”到“城市客厅”,现代农业的生机勃勃与侨乡文化的创新表达在此交汇;从“江门优品”到“粤桂协作”,区域产业融合、共赴美好的进行曲在此奏响,江门把丰收这张最美名片递向八方,全景式展示了江门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与欣欣向荣的城市形象。
多彩“丰收宝盒”展现城市形象
此次江门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江门-崇左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不仅是一次农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扇展现江门城市魅力与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
步入会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展位,犹如一个个多彩的“丰收宝盒”。红色桌布映衬下,各类农产品色泽诱人、琳琅满目。马冈鹅摊位前,烤至金黄的鹅肉散发出阵阵香气,工作人员热情介绍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风味;不远处的新会陈皮展区,不同年份的陈皮排列有序,一旁的水果玉米颗粒饱满、鲜嫩欲滴,生动诠释了江门农产品的优质与多元。
现场游人如织,气氛热烈。市民或驻足询问产品细节,或兴致勃勃地品尝地方美食,沉浸在这场丰盛的农业嘉年华中。参展企业代表也满怀自豪,从种植环境到加工工艺,从产品品质到口感特色,细致讲解,充分展现出对江门农产品的高度自信。“我从潮汕过来,途经江门市区被这里的热闹氛围所吸引,没想到现场汇聚了这么多好产品,连黑龙江、广西等地的特色产品都有。活动办得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江门。”黄伯赞叹道。
“江门优品”展区尤为引人注目。新会陈皮、恩平濑粉、鹤山红茶等名优特产堆叠如山,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不仅呈现了“江门味道”的丰富多彩,更见证了这片土地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我们此次精选了130多个品类的优质产品,全部来自江门各地的特色农业资源。”江门农业控股集团供销部经理陈兆文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特设的“侨都文创”展区吸引了众人目光。金属书签上的侨乡建筑、笔记本中的本土风情插画、设计精巧的文创徽章……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江门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这座城市从传统农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发展路径。它们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江门形象的新名片,持续为这座城市增添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选址于江门城市地标——五邑华侨广场。现场设有140多个企业展位,汇聚了来自江门及协作地区崇左的优质农产品,与广大农民、市民朋友分享丰收成果,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城市“C”位,充分展现了江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
新农人绘就现代农业崭新图景
瓜果飘香、蟹肥菊黄,万物和鸣,共同演奏着丰收侨都的壮美乐章。踏着丰收的节拍,农民站在聚光灯下,在质朴而热烈的表演中绽放光彩。会场内,农业奋斗者的故事轮番讲述,每一个片段都勾勒出新时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农民脸上的笑容、丰饶的物产和欣欣向荣的乡村,成为江门“三农”向好势头的最有力证明。
“农机一响,黄金万两!”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小云的话音刚落,会场便响起阵阵掌声。早年,她看着农户弯腰收割水稻、肩扛甘蔗的辛苦场景,便暗下决心要引入机械化设备。如今,大疆无人机、中联农机、沃得农机等已成为她团队的“主力军”。“我们完善了水稻、甘蔗、土豆、花生等全程机械化方案,工作效率相当于人工的40倍。”陈小云表示,依托“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模式,推动种植面积超70万亩,累计培训5300多名农业无人机机手,建成年处理能力达1万吨的烘干中心,赋能保障广大农户粮食“颗粒归仓”,成为全国农机农事综合服务的标杆案例。
“每一片陈皮都要经得起时间检验,要让消费者买到真年份、放心货。”江门市新会区传承陈皮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任霞,向在场者讲述她与陈皮的30年情缘。1993年,18岁的任霞从安徽远嫁新会,彼时的她揣着仅有的积蓄,在街头摆起了小摊,守着几袋陈皮耐心给顾客讲解“如何看纹理辨年份”。从最初的3亩柑园、10平方米小作坊,到如今583亩的生态种植庄园、7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车间、1万多平方米的专业仓储空间,她用脚步丈量着陈皮产业的发展之路。
2016年,当电商直播还未在农业领域普及时,任霞便大胆试水。起初,直播间只有几个人观看,成交额不过几十元,但她没有放弃。镜头前,她拿起不同年份的陈皮,用通俗话语,把专业知识讲得接地气。渐渐地,直播间人数从几百人涨到上万人,单场成交额也突破百万元,甚至有海外侨胞通过直播下单,只为一口“家乡的味道”。
除了动人的新农人故事,现场还设置了六大“三农”主题游戏区,从农产品辨识到农耕体验,让市民在互动中感知农业魅力。此外,萌宠龟鳖与锦鲤展示区吸引亲子驻足,文旅展区推介多条乡村精品路线,茶饮区则奉上陈皮茶、新会柠檬茶等侨乡特色饮品,共同营造出一个既传承“农味”、又充满“趣味”的丰收嘉年华。
区域联动共拓产业富民路
本次丰收节不仅是江门本土优质农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区域协作的重要平台。广西崇左市、黑龙江七台河市的特色农产品首次亮相,140余个企业展位汇聚了五邑风味与八方好物。市民们在品尝马冈鹅、外海面等本土美食的同时,也能选购崇左坚果、七台河黑木耳等异地特产,一场“舌尖上的丰收”促进了城乡消费与区域协作的双向奔赴。
“崇左是‘中国第一糖都’,新会有千年陈皮香,当两地特色相遇,产生了‘1+1>2’的惊喜效果!”江门丽宫集团宁明丽宫粤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胡悦分享了“陈皮+星油藤”的创新合作。这一合作源于两地党委、政府以新会陈皮产业融合经验为蓝本,首创“陈皮+星油藤”健康产业协作模式,投入超千万元共建星油藤大健康产业园,构建起从育苗、种养到销售、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协作体系。
“目前我们已推出小青柑茶、代泡茶等主打产品,未来还将向中药饮片、康养护理等领域延伸,深度挖掘星油藤价值,努力实现‘一颗藤果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胡悦表示,依托母公司丽宫集团的渠道优势,这些创新产品正通过全国500多家经销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近5年来,江门认真落实粤桂东西部协作部署,全面深化与崇左的结对关系,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等领域精准发力。据统计,双方累计统筹援助资金10.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45个,助力崇左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694元增加至19190元,增长22.28%;村集体年平均收入从5万元提升至18万元,增长2.6倍。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崇左协作在2021年和2023年两次代表粤桂协作接受国家考核,为两省区连续四年获得“好”的等次作出了积极贡献。
每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如同镌刻在金色大地上的鲜活年鉴,忠实记录着江门“三农”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映照着这片热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每一步坚实跨越与丰硕成果。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