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教育中,恩平市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回应群众期盼
路靓了 灯亮了 水清了 看病易了
群众乐了
恩城三小提供午托服务,学生在校内吃到美味饭菜。 张安怡 摄
东成镇四联旧村新安装的46盏路灯,照亮了群众出行路。
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县道X831线建成通车。 陈晓 摄
东成镇、恩平工业园开设周末学堂为主题教育加温增效。 恩平工业园供图
农村群众家里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大槐镇中心卫生院邀专家坐诊,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吴健争 摄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在江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江门市委第七指导组的指导下,恩平市委紧扣主题主线,坚定担负起政治责任,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全面一体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推动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主题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在主题教育中,一件件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事项,从规划变为现实,从期盼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恩平市全体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回应着群众期盼。
推动主题教育往心里走
以上率下掀学习热潮
为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恩平市委坚持以上率下,一开始就落实注重“关键少数”示范带头、注重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注重督促指导、注重宣传引导等“四个注重”,全面统筹推进主题教育,保证上下步调一致。高标准派出7个指导组,从恩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中安排党员副职领导干部担任组长。
据统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至今,恩平市共召开8次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主题教育工作,召开9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共133人次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中一周学习研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中发言,通过开展“树标杆、学榜样”、带头重温入党誓词等,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领悟初心、担当使命。各单位党委(党组)扛起主体责任,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
聚焦主题主线,坚持通过原原本本学、同步跟进学、集中研讨学、集中培训学、现场观摩学、对照先进学“六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摆在首位、贯穿全程,增强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和新中国史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的效果。各单位落实班子“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累计学习1400多次1600多个专题,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恩平全市超过1.5万人次接受集中培训;1.9万多人次到吴有恒故居、广东抗日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励英学校)、恩平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歇马举人村廉洁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学习。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恩平市不少基层党组织还根据自身实际创新性开展“自选动作”:如东成镇党委、恩平工业园党工委开办“四个学堂”(即专家学堂、初心学堂、周末学堂、移动学堂),良西镇党委依托“四个平台”(即初心讲堂上门学、书记讲堂引领学、干部夜校加班学、乡镇党校专题学)开展主题教育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为主题教育加温增效。
突出问题导向找短板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一整治一警示一台账一清单一党课一找差距一生活会”“七个一”为重点,对表对标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查不足、找短板。
从今年8月开始,主题教育正式启动前,恩平市委便开展“早调研、早部署”,并从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专题调研组走访调研,为检视问题夯实基础。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及成员到11个镇(街)、174个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以“巡视巡察整改+八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民生问题+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累计查找出500多个问题。各镇(街)、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紧随其后,累计查找出4500多个问题。这些查摆出的问题全部纳入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清单,能改的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改、限期改。
强化担当促工作提速
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恩平市委“1+1+5”工作举措和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党员干部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行动。
恩平市委全面认领省委巡视江门反馈问题,涉及72个整改问题182项整改措施已全部落实整改。恩平市党政领导班子运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开展16个课题调研,在推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六稳”、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等方面拿出实招硬招,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
今年1-10月,恩平市签约引进项目19个,总投资25.3亿元;42个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5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6.71%;中开高速、开春高速全线施工,沈海高速开阳段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3条精品线路和12个示范村建设、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率先在全省启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恩平冯如文化·濑粉美食节暨富硒健康产业推介会,全域旅游提速发展……
民之所需 行之所往
“要坚持真抓真改,聚焦重点难点,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恩平市委书记谢超武日前为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时,再次强调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这也是恩平市主题教育的行之所往。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恩平市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内涵要求,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的深厚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从实际出发,聚焦重点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围绕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为民办一件好事实事的要求,在全覆盖走访村(社区)后,带头认领了32件村(社区)民生实事,并每人从市领导五联系工作经费中给予不少于3万元的支持,帮助解决问题。目前,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认领民生实事大部分已完成,余下的事项也在按进度推进。
新装46盏路灯照亮群众出行路
12月10日晚7时许,东成镇四联旧村,新安装的46盏路灯犹如46名光明卫士,照亮群众出行的道路。
四联旧村紧靠东成镇政府,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村道连接东成圩镇。由于这条路上没有路灯,造成村民出行不便。“装路灯之前,这里晚上很黑,出门都得带手电筒,很不方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民吴先生说。
在收到群众的反映后,东成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列入班子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清单。恩平市委书记谢超武主动认领了这一民生实事——东成镇政府门口至四联旧村村口路灯安装工程。
具体负责这项工程的东成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谢书记认领这件民生实事后,每次到东成镇调研,都会专门了解进度,提出具体的指导性工作意见”。
在上级的指导和支持下,东成镇迅速抓落实。据悉,东成镇政府门口至四联旧村村口路灯安装工程,全长约1.5公里,共安装LED路灯46盏。该工程于9月底开工,10月中旬完成,不仅解决了四联旧村村民出行难、出行安全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周边群众的休闲散步需要,惠及群众面广。
“高兴!装了路灯之后,到处都亮堂堂的,晚上出行都不怕了,也更安全了。安装了路灯,这条路还成为了附近一道新景观,不仅是我们村,东成圩镇的人在晚饭后都到这里来散步。”吴先生笑着说。
专项整治让勒菜棚村大变样
恩城街道勒菜棚村是青云社区的一条城中村,一直以来,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很差,村民早有整治的想法。但受阻于资金问题和协调难度大,整治难以开展。“村里几乎都是外来人口,租房的人特别多,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特别是有些村民思想守旧,怕整治工作影响自己。”青云社区治保主任郑赞明说。
9月27日,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率队到恩城街道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得悉这一情况后,刘兵高度重视,要求恩城街道迅速研究解决方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并专门认领了这件民生实事,督导推进工程落实。
通过立项、规划,恩城街道党工委与青云社区党委一起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多方筹集资金。在充分调研和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恩城街道党工委结合创文攻坚战和预防登革热等工作,对勒菜棚村进行环境整治,包括清理村道违建、塘坦硬底化、开展道路规划环境整治大行动等,解决居民的“心头大事”。
目前,勒菜棚村的整治工程已完工,乱扔的垃圾、丛生的杂草、残旧的村道全都消失了,实现大变样。“以前村道很窄,无法容纳两辆车并行,现在变成两车道,还设置了很多车位,比以前好多了。”村民梁阿姨开心地说。
聚焦难题解民之忧
在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的带动下,恩平全市党员干部切实行动起来,在集中整治群众普遍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和专项整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基础上,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办事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治水难、基层治理难、食品卫生难“十难”,进行深入整治。
聚焦“上学难”:办好校内午托为家长解忧
10月15日11时整,随着放学铃声响起,恩城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恩城一小)城西校区的食堂开始热闹起来,学生带上餐具,有序在配餐区排队领餐。“耶,今天有五香小鸡腿!”“闻着好香啊!”……饭堂门口的墙上挂着当日的菜谱:大骨淮山玉米汤、五香小鸡腿、肉片烩冬瓜、五香豆腐、肉片炒椰菜,两荤两素一汤,营养均衡,学生们一边排队等候,一边聊着当天发生的趣事。
11时50分,学生吃完午饭,稍作休息便进入午休室睡午觉了;14时整,学生收拾好床铺后,又排着队回到各自班级上课。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于孩子午托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孩子的午托困扰着他们。“我们夫妇中午12时才下班,但孩子11时便放学了,只能让家里的老人去接。一到下雨天就担心,怕出什么意外。而且,中午我们吃完饭就要去上班,根本没时间顾及孩子。”在工厂打工的家长陈先生说。相比校外午托机构,大部分家长更倾向于校内午托。
为切实回应群众的期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9月起,恩平市教育局、恩城中心小学根据上级部署,对中心城区小学开展校内午托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辖区小学逐步提供校内午托服务。
在恩平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恩平中心城区内的9所小学目前已有4所率先提供校内午托服务,其余小学的相关工作也正稳步推进中。“目前,恩城一小城西校区、恩城第三小学、恩城第二小学、恩城第四小学已先后提供校内午托服务。因厨房升级改造,恩城一小沿江校区或在明年春节后开设午托服务,其余城区小学也在做评估、调研工作,若校内午托工作能如期顺利开展,将解决家长的一大难题。”恩城中心小学校长岑运洪说。
聚焦“饮水难”:村村通自来水 让饮水更安全
“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用水,安全又方便!”12月11日上午11时许,大田镇上南村岑那洋村民小组,村民岑东惠一边在院子里的水龙头前洗菜,一边高兴地说着家里喜人的变化。
饮水难,一直是困扰当地居民的大问题。“没通自来水之前,我们村基本都是用井水的。打上来的水有不少杂质,必须放进大水缸静置一两天,才能得到相对卫生的用水。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打上来的水发黄,都是泥,根本没法用。”回忆起之前的用水情况,岑东惠无奈地说。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岑东惠家中终于装上了自来水。“装好自来水那天,大家高兴得像过节。党委政府为民办件大实事。”岑东惠笑着说。
据悉,恩平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方案涉及11个镇(街)120条行政村1046条自然村,188340人。目前,恩平已按上级要求按时按质完成“3个90%”“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安装各类管道719.6千米,升级改造那吉牛仔岭和横陂南宅两座制水厂,解决约18.7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00%完成了总任务。
虽然“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解决了大批群众的饮水难问题,但仍有小部分贫困户还没有喝上安全的自来水,小部分的革命老区自然村需新建或改造集中供水。
解决群众饮水难,一个都不能少。目前,恩平市正在着力推动“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严格按照“到2025年供水入户率力争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求,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力争今年内全部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让恩平市所有革命老区自然村于2020年6月底完成集中供水入户建设。
聚焦“看病难”:升级软硬件 让群众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
12月1日上午11时许,因为急性肠胃炎到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治疗的大槐圩镇居民梁先生康复出院。“真没想到,在家门口也有这么好的医院,医院环境不错,设备齐全,医生护士也很专业、热情,我们来这里看病非常安心。”梁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据悉,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恩平市第三人民医院)易址迁建工程,是全省47家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8亿元,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服务辐射大槐镇、恩城江南片区、那吉镇、横陂镇、恩平工业园等地区,预计服务20多万人,对加快恩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1月21日,该院全面完成搬迁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让大槐镇及周边群众不进城即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
医疗服务保障是一项基本民生。近年来,恩平市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让当地的医疗软硬件水平,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在硬件方面,除了上述的大槐镇中心卫生院顺利建成投用外,目前恩平市还有两大重点医疗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一是恩平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楼2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建成后可设置消毒供应中心、NICU、爱婴病区、产科病区、妇科病区、手术中心等临床科室,共增加150张床位。项目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预计1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恩平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项目。该项目分三期进行,主要建筑有综合大楼、住院大楼、后勤综合楼,总面积30158平方米,总投资19570万元。目前,项目总体推进顺利,综合大楼计划12月底完成装修;住院大楼目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二次装修工程已完成工程65%;后勤综合楼建设在筹备中。
与此同时,恩平市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硬件设施水平。加快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软件方面,通过加快定向培养、招聘引进等工作力度,培育恩平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强化现有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传帮带”等形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此外,恩平市还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11月底,常住人口签约率51.26%,其中残疾人、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达到100%。
除上述事例外,恩平市还全面完成了“村村通班车”;顺利推进飞马大桥、西门大桥建设;推行“微信+智能化审批”,逐步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零跑腿”,实行“非工作日办理户政业务”;培养粤菜师傅243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完成整改率83.2%,整治入河排污口286个,对4条劣Ⅴ类河流综合治理;建设576座农村公厕,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4%,在江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年度累计开展蔬菜、水产品、畜禽肉蛋类食用农产品快检合近6万批次……
文/图 胡伟杰(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