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
——恩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发展蓝图 2020年,恩平市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主动融入“双区”建设,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恩平市委“1+1+5”工作举措,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1月19日上午,恩平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上,恩平市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和新一年的发展蓝图新鲜出炉。
2019年,恩平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恩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平市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和恩平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恩平市委“1+1+5”工作举措,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恩平市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
2019年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4亿元,增长3.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157.53亿元,增长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亿元,增长8.9%
●外贸进出口总额37.5亿元,增长2%
●镇级经济平稳发展,恩平工业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
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安商暖企措施有力
2019年,恩平市坚决落实上级“六稳”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及企业,实行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逐步提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2.8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900多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11.63亿元,增长10.5%。完成工业投资51.03亿元,增长0.7%。完成技改投资30.1亿元,增长15.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恩平工业园首次独立考核获评省级五星园区。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总产值达8亿元,增长60%。金铭机械、新裕华重工两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大槐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成集聚区基本完成预征地。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逾35公顷,完成“三旧”改造18.2公顷。
▶现代农业优化发展
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沙湖镇被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牛江镇成功创建“富硒小镇”,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恩平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7个。恩平大米、恩平濑粉、恩平凤山鸡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恩平濑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恩平大米入选粤字号首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1家。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逾913公顷。
▶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连续4年荣获“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圣堂镇歇马举人村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水塘村被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泉林黄金小镇荣获“中国酒店业最佳特色文旅小镇”称号。温泉生态乡村游线路列入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9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08亿元,分别增长12.01%和20.03%。商贸消费活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7家。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全省首个高速文商旅综合体沈海高速大槐服务区正式启用,被评为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高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开、开春高速建设和沈海高速开阳段改扩建稳步推进。高铁客运站场路、君堂大桥、杨金线、平沙线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四好农村路”42.5公里,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1公里,改建危桥3座。新汽车客运站动工建设。建成非现场执法系统执法点4个。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
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成功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举办投资推介会,引进各类项目39个,总投资8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9个,总投资38.1亿元。成功引进佳源帝都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立项备案项目509个,计划总投资90.1亿元。大槐集聚区基本完成招商,新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23.15亿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年共计动工(投产)项目29个。4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0.6%。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稳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梳理政务服务事项7502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承诺制试点项目27个、“容缺审批”试点项目79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5922户,新增注册资本20.5亿元。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77家。
▶创业创新卓有成效
全社会研发投入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成立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恩平分中心。广东道氏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60%。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1家、科技孵化器1个。园区梧桐岛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江门市众创空间。通裕电声科创园动工建设。人才引进培育有突破,新增高技能人才31人,新引进博士1人、硕士19人。专利申请量1135件。质量强市工作扎实推进,良西镇获“四薯之乡”集体商标。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市、镇两级总体规划全覆盖。完成荣誉市民大道、沿江东路等一批道路升级改造。飞马大桥全面施工,西门大桥基本具备动工条件。开展城市架空管线综合整治,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42.5公里。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治理,拆除违章建筑6.5万平方米。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86个,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17支,创建江门特色文明镇2个、文明村7条。恩平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窗口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恩平市代表江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现场考核,为江门市取得粤西片区第一的好成绩。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比武”,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机制,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示范村、3条精品线路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江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122个村委会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农村公厕888座,基本实现按需一村一厕所。饮水安全有力保障,解决18.7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率达100%。
▶环保攻坚铁腕推进
全面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完成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66项任务。建立环保“红黑榜”、河长制“红黑榜”制度,完成255家“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完成15条陶瓷生产线“煤改气”改造。大力整治城市洒漏及扬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1.3%,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潭江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345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00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城市魅力绽放,完成生态林扩面2000多公顷,打造绿美古树乡村3条,建成村(社区)公园20个,森林覆盖率53.4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年民生支出29.2亿元,增长23.7%。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任务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6%。培养“粤菜师傅”289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孤儿供养人均月标准、残疾人补贴等全面提标。恩平市社会福利院被评为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进基础教育普惠和优质发展,落实幼儿园、中小学、职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牛江、君堂、圣堂、那吉4个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公办幼儿园全覆盖。逐步开展小学“校内午托”服务。设立恩平市教师发展中心。办好中小学思政课。高考成绩稳中向好,理科考生成绩跃居江门市前列。卫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改)建村卫生站80间。有效防控登革热、禽流感等疫情。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工作,文艺创作蓬勃发展。
▶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深化平安恩平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打掉涉黑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集团2个,涉恶团伙15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位居江门前列。深入开展“飓风”专项行动和全民禁毒工程,实现刑事立案数下降、打击处理数上升的目标。东成镇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成效评估获省最好等次,沙湖镇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溺水等工作,沙湖关村、大槐沙栏村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通过省考评。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落实《中共恩平市政府党组关于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151项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效。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全面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法治建设稳步前进
坚持依法行政,恩平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学法一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1.46%。深化“七五”普法,全市所有村(社区)均达到省法治创建标准。方寿林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评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恩平市供电局被评为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大槐镇公益创投项目被省确定为第三批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示范项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提案42件,满意率100%。推进政府信息公开,12345政府服务热线、恩平发布、恩平政务等政务平台高效运行。
▶执行落实更加有力
完善镇级和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方案,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政务”建设提速,党政督查系统上线运行。推动基层减负,压减督查考核事项。加强督查的斗争性,提倡“马上就办”,推动工作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37项时间倒逼事项基本完成。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
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厉查处“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投融资改革,有效开展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监察审计力度,建立完善内审制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文/谭锦波 胡伟杰 周晓营 吴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