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路+”发展模式,建好“四好农村路”
推动乡村振兴驶向“快车道”
县道X831的建设带动了乡村振兴。
位于良西镇福坪村委会旁的幸福田园驿站已经开放,是“网红打卡点”。
示范路笔直的沥青双车道,与周边的田园风光相融合。
7月8日,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改建工程完成全线路面沥青铺设,实现全线通车。
作为恩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工程,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的全线通车,是近年来该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该市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一个重要节点。
今年4月,恩平市正式吹响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号角,有效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一条条便捷舒心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勾勒出恩平大地乡村振兴新画卷,助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
文/图 胡伟杰 周晓营
A 以路兴村
高标准建设“最美公路”
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全长12.345公里,起点位于恩城街道牛皮仔村,与省道S276线相交,终点位于良西镇那湾村,与省道S369线相交,是连接沈海高速恩城出入口和良西镇这个旅游镇的重要通道。道路的通车,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更是一条独具特色风景的乡村旅游公路,为恩平市以路促游、以路兴村,盘活沿线资源,带动当地土特产加工和销售,打通沿线群众的出行路、致富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驶在刚建好的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上,一路鲜花、田野作伴,还有综合驿站、“花林绿地”等休憩场所和特色景观,可谓一步一景,称其为恩平市“最美农村公路”也不为过。
据了解,该项目打破旧思路,坚持贯彻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沿线配有四季风景林带,并结合温泉旅游、乡村民宿、土特产销售等功能设置驿站,以路促游、以路兴村,服务恩平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道路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铺设沥青路面,路面宽7米。道路两旁种满各种各样的鲜花灌木,部分区域还专门设计了造型,如用红色灌木拼出“四好农村路”字样,用不同颜色的花木拼成各种几何图案等。沿路精心设计的花木,配上美丽的田野风光和乡村农舍,让人仿若置身山水画中。
道路沿线还设置了2个“花林绿地”。其中,面积较大的一个为“宫粉紫荆花林绿地”,占地1万平方米,以宫粉紫荆为主要绿植,还设置了休闲道路、停车场等,俨然一个乡间田野中的美丽公园。这里可供游客停车休憩,欣赏恩平的美丽乡村风光。
沿路配套有3个集旅游、土特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驿站。其中,位于良西镇福坪村委会旁的幸福田园驿站已经开放供市民使用。该驿站由当地闲置的长龙小学旧校区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驿站内设有休闲广场、观景廊亭、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今,这个驿站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现在这条道路修好了,每天晚上总有很多人特意骑单车过来,在这里歇息拍照,以前可没这样的情景。”福坪村党支部书记朱作平说。
B 道路通车
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路通则财通。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的通车,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最近一段时间是早造水稻的丰收时刻,良西镇谷西村村民何栋凡每天都忙于收割水稻、备战晚造育秧。何栋凡在村里种了30亩农田,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同时,他还是一个农产品中间商,有近10年的从业经验。“以前做这行很难,主要是路不行,每天我要6点多起床,到周边村收购农产品,路难走,不仅耗时长,而且道路颠簸还会对收来的农产品产生一定损耗。成品不好,自然难以卖个好价钱。”何栋凡举例说,以前做农产品生意,能赚一点路费也就够了,现在路修好了,行车平稳,农产品损耗不大,质量有保证,“现在每跑一趟都能赚到钱”。
良西镇那湾村委会是县道X831的终点,下辖20条自然村,县道X831是这里近3000名群众出行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该村超3000亩农产品的主要运输通道。“我们村的主要产业就是农业,农业最讲究天时地利,除了要气候好,道路也要畅通,这样才能赚钱。如果路不好,产品就没办法‘走’出去。”那湾村党支部书记岑锦珍说,以前,靠耕种基本赚不到钱,所以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丢荒的田地也有很多,但随着县道X831的建设,今年,该村的复耕面积增加了120多亩。
新路的通车,也给沿途各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和信心。
“算上我的话,今年我们村有5位年轻人买了新车。”谷西村村民何伟豪上个月新买了一辆小汽车。何伟豪跟记者说,自去年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新建工程启动后,他便萌生了购置新车的想法。“以前这路又窄、又烂,颠簸得很,买了新车只会糟蹋了,所以以前一直都是开电动车、摩托车,现在路修好了,今年又遇上车市大优惠,就买了新车。”何伟豪说。
良西镇横屋村的退休教师徐列浓自今年春节后就没有回恩城居住生活,一直住在村里。“村里现在升级改建得很漂亮,而且道路修好后,每天晚上我和夫人去散步、吃饭方便了很多,还可以骑单车锻炼。”徐列浓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散步休闲之外,徐列浓还在家门口的小空地上种了一点蔬菜,为生活增添乐趣。
C 打造样本
吹响省级示范县创建号角
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改建工程,可以说是恩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样本。
近年来,恩平市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和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示范带动,加快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恩平市有农村公路1231.534公里,其中县道20.6公里、乡道497.2公里、村道713.684公里,151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实现“村村通班车”目标。
经过多年的打造,恩平已基本具备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条件。今年4月24日,恩平市印发并实施《恩平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以“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主题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
为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工作,恩平市成立了以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为组长的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恩平市交通运输局,下设7个专责工作小组,负责“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具体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汇报等日常工作。
5月26日,恩平市各镇(街)农村公路管理站挂牌成立,助力进一步完善各镇(街)农村公路管理体系。此次改革让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管理方面的行政职能回归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原承担有关公路建设、养护组织等工作的各级各类公路管理机构,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理顺关系的要求,同步进行划转、调整、整合,重新进行职能定位,负责国道、省道、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和组织推动公路养护市场化等工作,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分级管理原则,完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6月9日,《恩平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试行)》印发,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为该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根据该文件要求,恩平市农村公路“路长制”以“四好农村路”和平安交通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一路一长”的要求,建立市、镇(街)、村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考核体系,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路域环境整治、道路扬尘治理、交通秩序维护、保畅通等工作。目前,恩平市已经全面设立市、镇(街)、村三级工作机构,各级“路长”、各部门切实履行养护、路域环境治理和长效管理职责。今年内,恩平市还将先行在辖区县乡道等主要公路设立“路长”公示牌,标明公路概况、“路长”姓名、岗位、职责和监督电话等,主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该市还将建立“路长”日常巡查、协调处置、督查评价工作机制,为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提供支撑。
D 推动“公路+”
打通农村经济发展命脉
镇(街)农村公路管理站的挂牌成立,以及“路长制”的全面实施等,为恩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将继续高位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和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坚持高规格、高起点建设,争取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形成有成效、有亮点、有质量的恩平样本。”恩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他表示,在创建过程中,将充分结合恩平特色元素,实施“公路+”建设理念。
一是“公路+旅游”,推动农村公路与全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及农村道路周边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规划,改善沿线交通条件,着力打造“最美景区”“最美廊道”,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把“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公路+环保”,推动农村公路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山体及植被的破坏。适当修建临靠点和栈道,防止过往群众践踏草木庄稼,做到人与自然、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是“公路+民生”,推动农村公路与保障改善民生有效融合。有条件的镇街对照“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标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打造“一镇一品牌”,体现镇街特色、恩平特色。通过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带动农村公路沿线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促使以路强农、以路兴商,促进农民增收,将农村公路建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恩平市列入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共61个,建设里程52.07公里。目前,恩平市政府已批复恩平市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项目库(视为立项),各项目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上述61个“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将全部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