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高速施工方为罗洞村新修的桥。
罗洞村新修的路平坦宽阔,村民十分满意。
“幸好有各级人大的介入,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良西镇人大代表何满瀚想起一年多以来的沟通协调工作,仍深有感触。何满瀚所指的“事情”是开春高速建设导致良西镇沿线农田、道路、灌溉渠等受到破坏,影响了村民的生活。2019年,开春高速恩平段进入施工期,由于施工方没有做足防范措施,沿线部分农田被毁、水渠被堵,还有施工产生的扬尘,这些都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在良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良西镇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恩平市人大的协调下,施工方积极回应、重视群众诉求,对工程沿线的农田及有关水利设施开展修复施工,困扰群众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积极介入
督促施工单位解决农田灌溉不畅问题
良西镇是恩平知名的生态农业镇,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作物耕种是这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四薯之乡”,虽然目前大部分村民都已外出就业,但良西镇并未出现农田大面积丢荒的情况,可以说,良西镇的农田很少能“闲”下来。“两造水稻之后,紧接着就是种马铃薯等作物。”良西镇人大代表李柏森表示,“四薯”耕作在良西镇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如今,大范围种植“四薯”不但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入,还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修建高速公路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大事,村民都十分支持。”李柏森告诉记者。据了解,开春高速在恩平市君堂镇、牛江镇、良西镇、大田镇均设有出入口,对地方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以良西镇为例,围绕镇内的温泉资源,良西镇今年来大力推动旅游、地产等行业发展,圩镇建设日新月异。不过,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铺开,村民们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修路带来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据透露,开春高速有望年内通车,各个标段的施工队都开足马力,加紧施工。“用来堆填路基的部分黄泥土被卸在水渠里,将原来的水渠堵塞,导致农田灌溉不畅”,何满瀚收到农民反映的这一问题后,深入了解民意,将情况收集起来并反馈至良西镇党委政府和恩平市人大。获悉相关情况后,恩平市人大和良西镇高度重视,深入现场调研,积极约谈相关职能部门,施工方迅速回应,第一时间修复了100多米的水渠。
良西镇南都村村民卢玩芳等还向人大代表反映,进出南都村的村道比较狭窄,施工车辆为村民出行带来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人大代表及时将情况反映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快速反应,最终为南都村拓宽了入村的道路,大大方便村民出行。
反复沟通
村里建起新路桥
在良西镇田螺坑村,用于修建开春高速服务区的土地已经完成平整,施工正紧张进行中。“还好马上就要到冬天,南风转为北风,施工带来的粉尘没之前那么夸张了。”田螺坑村位于服务区的西北面,春季、夏季的东南风将施工粉尘吹向村庄,令村民苦不堪言,谈起这个问题,何满瀚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村民不敢将衣服晾在外面,有时吃饭也会“中招”。代表们收集意见后,将群众的声音转达给良西镇党委政府。在良西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施工方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大力推动规范施工,加大工地洒水频率,工地扬尘大大减少。
在良西镇罗洞村,记者看到了一条全新铺设的村道和一座新建的小桥。“这是人大代表与施工方沟通后的结果。当时,施工方借村道施工,由于施工车辆的过度碾压,进村的桥和路都坏了。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协调下,施工方给我们重新建了路桥。”罗洞村村民冯彩金说起这件事情,竖起了大拇指,对人大代表及施工单位的工作表示满意。
何满瀚说,其实,沟通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的项目负责人经常换,往往和一个人沟通得有些眉目后,却换了人,我们又要重新开始。”何满瀚说,尽管如此,代表们还是不负村民所托,积极开展沟通,加快推进问题的解决。
何满翰表示,希望开春高速尽快通车,打通恩平北部的高速“走廊”,推动恩平沿线镇的经济发展。同时,他建议,良西镇可以进一步整合镇内的地产、温泉、“四薯”等品牌资源,通过高速公路、省道S369、“四好农村路”实现串联发展,打造多元生态旅游出行线路,助推良西经济发展进入“绿色快车道”。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吴健争 实习生/黄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