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粤剧传习所“粤剧进校园”活动走进恩城四小。
学生在识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冯如纪念中学定期开展航模知识教育活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特色教育,源于学校的内在力量,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生长积累、锤炼磨合出来的教学成果。在恩平,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各中小学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名片。
恩平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狠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引导学校发展特色项目,创建特色学校。近几年来,恩平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软硬实力同步提升。颇具地方特色的粽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特色教育,历史悠久的粤剧文化、石雕刻文化特色教育,深挖学校内涵延伸打造的感恩教育……恩平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文/图 张安怡
A 恩城四小
“小小红豆”
传承粤韵风华
粤韵悠扬,声声入耳。近日,江门市粤剧传习所的粤剧演员走进恩城四小,向该校师生展示戏曲的魅力。
活动现场,青年粤剧演员冯斌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演绎了“生、旦、净、末、丑”的动作神态,让师生了解粤剧表演中不同行当的表演特色。精彩的讲解和示范,赢得台下师生阵阵掌声。恩城四小“小小红豆班”的毕业学员吴苑晴和粤剧名家许志武展示了水袖功,演绎了马鞭的表演特色。青年演员郑宁杰和吴苑晴演出的经典粤剧折子戏《帝女花之香夭》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在场师生直呼好看。
恩城四小校长黄直胜表示,这是江门市粤剧传习所“粤剧进校园”活动第二次走进该校,为该校小小红豆艺术团的学员们树立了榜样,助力该校进一步擦亮“小小红豆”特色品牌。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和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恩城四小一直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创办艺术特色学校,先后向广东省粤剧学校等输送了30多名优秀艺术苗子,“小小红豆”成为该校的艺术特色品牌。
古诗词寓意隽永,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恩平民歌源远流长,贴近生活,反映了几百年来恩平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恩城四小将二者融为一体,并配上粤剧艺术元素,创作了“诗韵操”,并在2020年将“诗韵操”在师生、家长中全面推广。此外,恩城四小还结合民歌元素,创作“禁毒之歌”,增强校园禁毒宣传教育效果。
“我们的小小红豆艺术团每学期都会排两个折子戏,并在各级文艺舞台上演出,传承粤剧文化。”黄直胜表示,接下来,恩城四小将通过持续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普及粤剧基本知识,发挥粤剧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和发展下去。
B 大槐镇中心小学
以茶育德 茶礼养德
春意浓浓,研学赏春,茶园吐绿,近日,大槐镇中心小学利用开展春游校园研学活动的契机,组织500多名师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游“初心公园”,做禁毒小卫士;游“芳菲园”,诵读禁毒“三字经”;走进“菜乐园”,体验劳动的乐趣;畅游茶文化主题公园,种茶树、品茶韵、知茶礼……这场蕴含丰富茶文化的研学活动让学生们流连忘返。
温暖的午后,在大槐镇中心小学的茶艺室,师生们三三两两,相约而来,在识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茶文化主题公园,学生们种茶树、摘茶叶、唱茶歌、跳茶舞,感受“廉、美、和、静”的茶德。
茶文化,承载了华夏文化的丰厚内涵。2009年,大槐镇开始创建恩平市教育强镇。作为该镇重点学校之一,大槐镇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深挖历史内涵,制定了茶文化特色教育方案,打造“茶礼养德”品牌,让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加茶艺活动,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大槐镇中心小学对茶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让茶文化入教材、进课堂,真正和学校教育融合起来。大槐镇中心小学校长陈永锋表示,2012年,大槐镇中心小学专门成立编委会,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教材编写。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深挖大槐镇茶文化内涵,编写了《茶趣》,内容包括茶的缘由、茶的疗效、茶艺器具等,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与茶有关的知识。
既能走进茶园体验种茶、摘茶、制茶的乐趣,又能在课堂中体验茶文化的悠久历史、独特魅力,“一动一静”的学习方式,让茶文化教育逐渐成为大槐镇中心小学的“第四学科”。
陈永锋介绍,大槐镇中心小学党支部把创建“茶文化教育活动”品牌作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该校坚持开展茶艺校本教学,聘请专业茶艺师为师生传授茶艺知识,深挖茶文化内涵,提升师生文明素养。此外,近年来,大槐镇中心小学积极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将茶文化与党建、德育、美育相结合,发展独具特色的“茶礼养德”教育模式。此外,该校将茶文化教育活动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带领师生走出校园。该校的茶艺表演、茶舞登上大槐镇“百姓舞台”,“茶礼养德”成为大槐镇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未来,学校计划把学党史与茶礼仪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养成良好礼仪习惯。此外,我们计划举办茶文化艺术节,助力恩平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我们还将组织学校茶艺‘小天使’进敬老院开展敬茶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陈永锋说。
C 冯如纪念中学
航空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名片
近日,由恩平市关工委、恩平市委党校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重温党史活动走进牛江镇冯如纪念中学。活动安排专职讲师以《从党史中看人生信仰》为题作辅导讲课。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启迪智慧、振奋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今年1月,冯如纪念中学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该校校长莫卫红表示,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深入学习党史,发奋图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刻苦钻研。
在冯如纪念中学,每天都有航模在校园里放飞。每次成功放飞、落地,都让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一个个航模,承载着学生一个又一个渴望展翅高飞的梦想。
2013年开始,冯如纪念中学把航空科普特色教育作为该校的特色教育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经过多年努力,航空科普特色教育已成为该校的品牌。该校航模团队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成绩斐然。
莫卫红表示,冯如纪念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接下来,该校将结合优势资源,在今后的特色教育发展中,致力于航空特色内涵发展,立德树人,努力办成农村优质品牌学校。
冯如纪念中学是恩平唯一一所全国航空持色学校示范校,拥有模拟飞行队、实体飞行航模队和无人机兴趣小组。该校的模拟飞行队在全国、广东省多次获奖,但实体飞行和无人机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五年,我校将加大在实体飞行和无人机应用方面的培训,从师资配备、学生兴趣培养,再到参加比赛,制定全套计划。”莫卫红说。
冯如纪念中学以冯如精神为校魂,在德育中渗透冯如精神,把“爱国爱乡 崇尚科学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的冯如精神内化于心,外立于行。“我们发挥学校科学馆的科普功能,充分利用牛江镇乡村少年宫,开展‘纪念全国科普日暨科普嘉年华活动’‘大手拉小手——中科院老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此外,我们还把航空知识科普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自觉形成爱国爱航空的情怀,了解国家国防建设,树立为祖国航空事业不断努力奋斗的志向,培养更多的航空后备人才。”莫卫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