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湾革命老区是恩平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3月1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在清湾圩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五团。 吴健争 摄
《中共恩平县党史》记载了五团成立的过程。
1945年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挺进新恩阳地区,在恩平清湾圩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五团(以下简称,五团),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五团的成立,是党领导恩平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印记
第一次朗底战斗打下了基础
谈到五团的成立,就不得不提第一次朗底战斗(水迳遭遇战)。
1945年1月25日,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受到国民党军的追击,撤到金鸡境内暂歇,处境十分艰难。中共恩平县特派员司徒卓接到大队长陈中坚送来的情报后,赶到金鸡接应,连夜把队伍带回歇马的三联小学秘密驻扎。
当时,部队经侦察获悉,广东省驻恩平县城刘家祠的税警大队购回了一批新武器。于是,司徒卓和陈中坚等经研究决定,派陈光远、黄瑛和林兴华率50多人奔袭税警大队。奔袭税警大队后,陈光远中队(由陈光远率领的一支部队,原为广阳守备区联防自卫第三大队第三中队,这是一支以国民党番号建立,但实际由共产党掌握领导权的“白皮红心”部队)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部队的旗号,标志着恩平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诞生。
1945年1月28日,陈光远中队撤至朗底,与梁雅操的护耕队(恩平党组织发动贫苦农民组成的人民武装队伍)合并,公开宣布成立恩平县民众抗日自卫游击中队,共有队员50多人。该队在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的配合下,摧毁朗底圩警察所、乡公所,打开国民党位于朗底圩的粮仓,搬出稻谷2900余担,用以周济贫苦农民。
恩平县民众抗日自卫游击中队成立时,正值隆冬腊月,战士们身穿单衣,难以御寒。为了解决给养上的困难,司徒卓、陈中坚等经研究决定,派陈光远、黄瑛和林兴华率50多人,奔袭国民党广平司管区后勤部设在良西松柏根村的被服站。
1945年2月8日,陈光远等带着部队出发,战斗很顺利,共缴获步枪五支、手榴弹和被服一批。是日,国民党广阳指挥部张伯棠部、恩平县警、阳春县黄兰香部共300余人,兵分三路“扫荡”朗底游击区。陈光远带着部队回水迳的途中时,与其中一路遭遇,第一次朗底战斗发生。
战斗中,我军包括陈光远在内的6人牺牲,6人受伤被捕。与此同时,敌人包围了留守朗底的恩平县民众抗日自卫游击中队、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我军留守部队突围后撤至通天垄,敌军尾追包围,留守部队只得在山上宿营。第二天,天刚亮,敌人发动进攻,留守部队凭借地形优势,打退了敌人的9次冲锋。天黑后,我军突围至坑底,第三天转往马石。
第一次朗底战斗(水迳遭遇战)失利,对恩平初期的武装力量是一个损失,但这次战斗使得诞生不久的人民武装部队得到锻炼和考验,为五团的诞生和以后开展人民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
成为恩平抗日战线重要力量
1945年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挺进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恩平清湾地区,以恩平、新兴、两阳(阳江、阳春)边区为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日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当地抗日力量,1945年3月1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在恩平清湾圩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五团。该团由陈中坚率领的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的一个连及恩平县民众抗日自卫游击中队合编而成,团长吴超炯(吴因家庭原因未到职,后改由陈中坚担任)、政委郑锦波、政治处主任黄昌熹(同月18日调往六团,由郑樵秀接任)。
五团的成立是党领导恩平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五团活跃在各条抗日战线上。
1945年4月9日,五团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其他部队一道,大破国民党大田粮仓,分粮济民;4月11日,袭击深井警察所和粮仓;4月12日,在牛围山战斗中打退顽军;4月25日,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一、四、六团一起,从岑洞村、马狮田出发,远道奔袭国民党广东省阳春县春湾银行。郑锦波带头冲锋在前,此役共毙俘敌军七八十人,缴获轻机枪4挺、手枪10支、步枪200余支、子弹近万发,没收银行存放的金圆券400包(每包200万元)、港币56万元,以及金器等财物一批。同时,打开粮仓救济灾民,给恩平、新兴、阳江、阳春的边区贫困农民发放救济或无息贷款。
1945年7月中旬,日军由阳江路经恩平北窜广州,恩平国民党当局望风而逃。五团在团长陈中坚、政委郑锦波的率领下,开赴锦江两岸,一路驻守君堂新塘、均安等地,在绵湖村至船角一带打击日军,击毙敌军机枪手一人,活捉3人;另一路到恩平县第四区(今沙湖镇、牛江镇等地)发动群众抗日。
启示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罗学华在恩平市党史办工作了20多年直至退休,多次全程参与恩平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和出版。他表示,五团的成立,对于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入广泛地组织发动恩平人民开展武装斗争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确立了一手抓武装训练和斗争,一手抓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任务,是恩平人民武装力量崛起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在五团成立的基础上,党领导下的恩平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罗学华说。
文/图 谭锦波 胡伟杰(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