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坑联络站通过加强监督和支持推动,力促部分乡村灌溉渠建设工程完成。
乡村村道硬底化完成,群众所需所盼变成生动现实。
恩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落实“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站为媒、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探索基层治理精细化新路径,利用遍布城乡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集民智、解民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
其中,今年以来,恩城街道人大代表茶坑联络站对照“六个作用”(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窗口作用、传递社情民意的渠道作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载体作用、人大代表学习交流的园地作用、推进基层治理的平台作用)要求,聚焦工作重点、主责主业,在优化提档升级、提高运行效能上持续发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文/图 吴健争 梁淑君
联络站+实体建设 改造升级活动主阵地
今年,恩城街道人大代表茶坑联络站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空间、增加设施和拓展功能,精心打造了文化墙,配置了电脑、电视、会议桌和多种学习书籍。升级改造后的联络站,中心鲜明突出、阵地氛围浓厚、履职功能增强,并创建了“人大代表之家”,具备了学习、展示、接待、联络、议事、交流等多项功能,为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提供了条件。
整合资源,活用驻点村学习资源。为推动《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茶坑联络站充分利用驻点村的学习资源,邀请驻村法律顾问、街道司法所与人大代表一起学习解读《条例》,并研讨相关的宣传、监督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作用,引领群众做《条例》学习的先行者、宣传的传播者、贯彻的践行者和实施的监督者。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茶坑联络站巧用驻村领导讲党课的时机,邀请驻村干部、恩平市人大常委会恩城街道工委相关领导为人大代表上生动精彩的党课。同时,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人大代表“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学习教育扎实成效展现新时代人大形象,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联络站+党建引领
积极推动民生实事落实
茶坑联络站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加强监督和支持推动,恩城街道茶坑村委会三坑村朗塘寮灌溉渠建设工程、新楼村委会下村村道硬底化工程、石泉村委会如良村塘坦和村道硬底化工程、塘劳村委会附城小学学生家长接送区工程、禄平村委会沙仁坑村内塘坦硬底化工程6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把群众所需所盼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现实。
定期议事,纳民声汇民智解民忧。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决策机制,扩大群众有序参与面,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茶坑联络站每季度组织驻站人大代表、村干部和群众召开议事会,并进一步完善议事会的交办、督办、反馈机制,实现人大代表深入联系选民、切实反映民意、广泛收集民智、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议事会制度,促进恩城街道茶坑村委会新厂村涵洞挡土墙、新楼村委会上村路肩平整、石泉村委会辖区内桥梁设立护栏和警示桩等9个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真正做到了听民情、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今年第二季度,茶坑联络站紧扣茶坑村委会新联村村道建设、三坑村垃圾箱设置等议题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组织开展民主议事,形成广泛共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悟思践行,助力提升群众幸福感。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茶坑联络站开展“圆梦微心愿、人大在行动”活动,围绕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收集、认领和兑现“微心愿”,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向群众传递爱心,凝聚社会正能量,切实架起人大代表与基层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目前,已帮助7名困难家庭学生圆梦“微心愿”,为他们送上了学习用品、球鞋等。下一步,茶坑联络站将继续深化活动成效,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使活动成为品牌、形成长效机制。
联络站就是“连心桥”。接下来,茶坑联络站将按照“明确标准建好站、健全机制管好站、丰富载体用好站”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结合实际,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释放大能量、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