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中观日出。梁俊杰 摄
位于横陂镇园山村的渡头是恩平唯一的渡头,如今,乘坐渡船的乘客越来越少,但专门包船游览红树林的游客却越来越多。在渡头还有一座三层高的观鸟亭,日落时分,登高眺望,群鸟在延绵不绝的红树林飞舞,一幅幅生态盛景令人赞叹。
这是近年来恩平市林业局大力推动红树林生态建设的又一杰作。横陂镇作为恩平唯一的滨海镇,红树林主要集中在该镇的沿镇海湾区域,恩平市林业局推动红树林融入地方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以红树林景观为主体,助力横陂镇打造成为生态旅游“旺地”。
文/吴健争
加强红树林建设 让“海岸卫士”更坚强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在净化海水、防风减灾、防止赤潮发生、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门市西部沿海区域,恩平市横陂与台山北陡、深井三镇交界处,规划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35平方公里,红树林面积约1000公顷。镇海湾红树林是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红树林,是江门珍贵的“海上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恩平市生长状况最好的红树林群落分别位于横板、恩平港、元山—大亨三个区域。为进一步加快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经上级部门同意,恩平市于2009年在横板与元山间设立了两个红树林管护站,聘请专职护林员,负责横陂镇沿海红树林的日常巡查管护工作。为进一步打造红树林景观,恩平市林业局近年来大力开展红树林修复造林,已完成12公顷(180亩)红树林修复,2021年将继续开展红树林修复造林工作,拟修复3公顷(45亩)。恩平市林业局还将继续加强对红树林保护的宣传,在横板港建设1个红树林科普宣传栏和多个宣传牌;开展红树林湿地水鸟监测,对候鸟迁移和生活习性进行科学观测,加大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恩平市红树林品种丰富,真红树植物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木榄、海桑、海漆、老鼠簕、卤蕨、无瓣海桑9种;半红树植物有黄槿、水黄皮、苦郎树、阔苞菊等。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湿地也是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区内主要鸟类有鹭类、鹬鸻类及雁鸭类,是珠三角地区不可多得的红树植物基因库和鸟类栖息地。
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亮点
横陂镇作为恩平全市唯一沿海镇,也是唯一被纳入大广海湾规划的镇。恩平市林业局将与横陂镇充分合作,因应千顷红树林的优势区位,发挥省“岭南水乡型”森林小镇和“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横陂镇还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向南延伸的契机,把发展滨海旅游与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亮点。
打造滨海生态休闲风情小镇。按照建设滨海生态休闲风情小镇思路,加快镇海湾生态旅游区项目规划建设,大力加快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对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做详细的规划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档次设计、高标准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投资商传递等渠道大力推介和招商引资,精准引进滨海旅游房地产项目,努力打造集红树林观光、水上乐园、民宿、娱乐、垂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和健康养生基地。
开发“红树林+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挖掘沿海古村优秀历史文化和独特民俗,打造蓝田“红树林+古河道+古树公园+古村落+遗迹故事+美味青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依托镇海湾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全域旅游“内联外通”,主动对接阳江北桂、台山北陡浪琴湾等周边旅游资源,进一步形成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红树林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提供了良好基础。以蓝田村为例,该村拥有碉楼、古建筑、古树公园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且距沿海高速北陡出入口约10公里,距离恩平市区约35公里,可根据镇海湾进入蓝田村的河道,开辟红树林观光游。2018-2019年,恩平市林业局分两期累计投入250万元,打造蓝田绿美古树乡村,在保护古树的基础上,整体改善蓝田村的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咸淡水养殖的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青蟹、对虾等特色海产养殖业,壮大龙头企业,促进海产养殖和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把发展特色渔农养殖基地与生态绿色旅游有机结合,做好海滨生态旅游文章。推进“一村一品”,推动农业提档升级。结合各村的产业基础、自然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百花齐放”的农业发展局面。
红树林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胜地,“恩平港一带的红树林保护得很好,景观十分好。”摄影爱好者徐先生多次在这里拍到好照片,他希望当地可以加强住宿、饮食、娱乐等配套建设,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从恩平市区到横陂洪窖码头附近的红树林观光点,开车约需1小时,从沿海高速北陡出口到该片红树林约需半小时。如今,洪窖渡头侧已建成三层高的观鸟台,登上观鸟台,可以眺望一望无际的红树林景观,绵延十多公里,直至镇海湾大桥,大气磅礴的景致,逐渐成为恩平一张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