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中学新校区在9月1日揭牌启用。
为解决学生放学等候家长时间长的问题,恩平市年乐学校开辟读书廊,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看书。
放学后,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
恩平市年乐学校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书法班。
恩城石栏小学校外道路完成硬底化改造。 恩平市教育局供图
9月1日,恩平各学校正式开学,学生告别假期,迎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各个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同时,“双减”政策落地,各学校从课后服务、因材施教、减量提质、开展素质教育等方面推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新学期、新气象,这一学期,恩平教育迎来了许多喜人的变化。
文/图 胡伟杰 张安怡 周晓营(署名除外)
“双减”落地
学校开展各式课后服务和素质教育
学生校园生活更有趣多彩
开学第一周,记者前往恩平市多所小学进行探访,发现小学生的作业和校内课后服务有不少新变化。
一二年级布置“口头作业”
“肚皮肚皮肚皮,眼睛眼睛眼睛,孩子孩子孩子……”9月2日下午4:10,随着放学铃声响起,恩城第一小学城西校区进入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在二年(8)班课室,语文老师梁艳凡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而在教室黑板一角,写着该班学生当晚的家庭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我们刚学过的语文教材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给爸爸妈妈朗诵。”这是9月2日,梁艳凡给学生布置的“口头作业”。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放学回家后,学生们一边比划着有趣的手势,一边一本正经地背诵,生动有趣的朗诵为家里带来了欢笑声。“这样的作业我觉得很好。既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从朗诵中掌握课文里的知识点,加深印象,比如了解小蝌蚪长什么样?它们在水里会遇到哪些动物?孩子有趣的表演也让家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新学期,恩城第一小学二年(8)班家长吴女士为学校布置的“口头作业”点赞。
记者了解到,为了弥补家庭书面作业取消后留下的空白,恩城第一小学专门为一二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口头作业”。梁艳凡介绍,“双减”政策落地,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新学期开学的“口头作业”主要以朗诵课文、生字为主。
这样的“口头作业”同样在其他小学推广,受到家长的认可。“听到取消家庭书面作业的消息,一开始我们是担心的,怕孩子回家光顾着玩,课本里的知识点会掌握得不好。没想到老师们以背诵、朗诵的形式给孩子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回到家里主动完成这项作业,我们也能通过他们的背诵了解孩子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这个周末孩子的作业是熟读第一课以及生字,我发现他掌握得不错。”冯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梁女士说。
“只有高效优质的课堂才能通过‘双减’关。”恩城一小校长余卓权告诉记者,在新学期,该校带领教师认真、细致领会“双减”政策精神,将继续强化教学教研管理,优化备课质量、提高课堂品质,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继续提升教学质量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减量提质’的关键。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阳光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余卓权说。
校内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彩
8月13日,恩平市教育局制定《恩平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工作,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方案》提出,9月1日起,恩平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面推行,确保做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落实更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9月3日下午4点30分,记者在恩平市年乐学校看到,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分别走进不同的课室,基础教育班的学生或阅读,或完成作业,遇到问题便请教随堂老师;参加素质教育班的学生到各场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素质类课程的学习。校园内,读书声、音乐声和欢笑声,声声入耳。恩平市年乐学校校长陈作仕介绍,除了基础教育班外,学校的素质教育班也广受学生喜爱,其内容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所有教育班均由学科老师和第三方机构聘请的专业老师授课。
恩平市年乐学校校门右侧有一个读书廊,不少学生在此一边安静看书,一边等待家长。陈作仕表示,每天下午放学后,部分家长无法准时接孩子回家,导致学生滞留在校门外长时间等候,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恩平市年乐学校为进一步做好校内课后服务,解决学生放学后长时间等候的问题,在校内专门开辟读书廊作为学生暂留地,按年级分区让学生在这里进行等候,并安排老师进行管理。此做法既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又可以让学生在等候家长的过程中,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学校此举,得到了家长点赞。
恩城一小的校内课后服务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恩城第一小学专门开设编程、鼓号、棋艺、合唱、舞蹈、篮球等素质类课程。记者在学校看到,每个功能室都按照素质类课程的内容做了专门的装饰和配置。据悉,今年上半年,恩城一小已在校内课后服务中开展了素质类课程,有4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余卓权介绍,本学期该校将继续开设素质类课程,目前该校正在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确定素质类课程的各科目,统计学生报名情况,继续将该项工作做好。
除强化硬件外,恩城一小通过第三方社会机构,聘请有资质的素质类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优质的课程。余卓权说,希望为学生们带来更有趣、多样、优质的校内课后服务,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把学生喜欢的课程安排进来,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日后,学校将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开展好校内课后服务。此外,学校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因材施教。”余卓权说。
学校“上新”
恩城中学
新校区启用 翻开发展新篇章
9月1日上午9时30分,恩城中学新校区正式揭牌启用,共同翻开恩平市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恩城中学新校区(原平东中学校址)坐落于恩平市G325国道与开阳高速公路出入口100米交会处,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步入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白相间的6层楼高的教学楼,教学楼建筑风格大气,设计布局简约质朴,所有教室窗明几净。学生们在新教室内认真听讲,学习氛围浓厚。
此外,专业化的美术楼、钢琴室,室内体育馆,人工草地足球场,400米塑胶跑道,室外PU篮球场……恩城中学被恩平市教育局定为“美术特色学校”,该校将把美术、音乐、体育特色教学作为学校继续发展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在新校区为师生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功能场室。
在生活区里,还有颜值颇高的食堂、室内篮球馆、生物园、地理园、禁毒公园等,它们将为师生们营造一个舒适且高质量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区能让学生在这里得到充分休息,在学习和生活之间张弛有度,为他们营造有趣、舒适的环境。”恩城中学校长郑妙群说。
据了解,自今年9月起,原恩城中学旧址改造为恩城中学初中部,约有初中学生1010人,开设20个班。恩城中学新校区开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学生总人数约2600人,其中初中生约590人,开设12个班;高中生约2010人,开设42个班。
“未来两个初中部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学生活动开展等各方面与高中部一脉相承。我们将加强初高中衔接,让两个校区像兄弟一样实现共建。”郑妙群说。
为了庆祝恩城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营造新校区喜气洋洋氛围,彰显新学期、新气象,恩城中学在学校小广场上开展以“快乐快闪乔迁喜,齐心齐颂文明歌”为主题的“快闪”活动,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
同学们迎来升级版校园
开学当天同步“上新”启用的还有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该校区由原东安中学重新改造而成,正式启用后将有效缓解冯如小学、年乐学校学位紧张的情况。
早上7点半,记者在学校门口见到,为了欢迎学生回校,校方精心在校门口做了藤架景别布置:新校区、新起点、共创新辉煌……学生和家长在老师的指引下,扫粤康码、测温,有序进入学校,校园内还设置了签名墙,回校的学子们都开心地在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标志着新学年的正式开启。
在班级里,阔别了整个暑假的同学们相见后异常活跃,话题特别多,沉寂了2个月的教室又重新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由于学校饭堂正在筹备建设,因此,学校目前的早餐、午饭由专门的公司统一配送,为保证饭菜安全,教师还与学生一起吃早餐。早餐过后,学校考虑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因此,只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简单却庄严的升旗仪式。
据恩城街道办中心小学(东安校区)校长冯金泉介绍,目前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恩城街道顺槎村委会、东安社区、金湖城、中澳豪庭至学校一带的学生,全校共设28个教学班,覆盖一至六年级,其中一年级开设7个教学班,全校共有71位教师,学生约1450人。目前该校一期工程投入1900万元建设的教学楼已完工并投用,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计划新建学校厨房、重新翻修塑胶运动场以及对原中学教学楼进行场室功能改造及翻新,预计今年11月开工,明年7月启用。
★相关新闻
石栏小学
校外道路完成改造实现硬底化
“太好了,这条路修得真及时!”9月1日,恩城石栏小学师生和家长纷纷竖起大拇指。该校校外道路已完成升级,道路宽阔平整,出行方便舒适,大大增强师生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石栏小学坐落于恩城高速出口1000米处左侧,此前,通往学校必经的泥沙路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积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恩平市教育局和恩城中心小学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联系恩城街道办与石栏村委会,多次就此道路的升级改造进行现场办公研讨,努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和揪心事。8月初,锦江大道至石栏小学的路面开始进行改造,还将石栏小学校门前长100米的校道从原来的宽2米扩至4米。此工程于8月29日正式完工通车,消除了该路段的安全隐患,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