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图已绘就,新征程已开启。
恩平市委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恩平市主要有五大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更为全面、民生福祉更有保障、党的建设更加坚强。为了实现这五大目标,恩平市将围绕五大关键词下功夫。
关键词一:四项工作
报告提出,要坚持抓好四项工作,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全面瞄准工业“主战场”,全力打好增总量、调结构、提速度、优服务“组合拳”,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恩平分量。
1 全力增总量 “三增强”持续做大经济堆头
产业园区是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平台。因此,首先要增强园区支撑力。全力推动恩平工业园打造成为省级高新区、超百亿园区。高标准推动恩平工业园扩园工作。持续优化恩平工业园运营机制。大力推动恩平园区核心区电声器材产业向信创产业发展,推动大槐集聚区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激光增材产业,推动东成高铁站场片区培育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努力打造省级特色产业园。
其次,要增强投资支撑力。强化项目预研和储备,围绕大战略、固根基、补短板,谋划储备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项目。
此外,要增强消费支撑力。优化城市商圈布局,发挥恩平全市各大景区导流作用,扶持簕菜文化创意园等农村消费集聚平台发展,办好各类旅游节、美食节、体育品牌赛事等文旅休闲消费活动,吸引外来消费。鼓励探索在线教育、微经济、共享生活、共享生产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2 全力调结构 “三聚焦”持续做强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是今后提高恩平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关键。要在稳固发展一产的同时,通过这一届的努力逐步将二产比重提升至35%左右,持续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持续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聚焦招商引资优化结构。发挥“1+3+N”大作战招商体制作用,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演艺装备、新材料、食品饮料等产业,瞄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动承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产业溢出和转移,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优质企业。发挥海德堡精酿啤酒生产和啤酒小镇项目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打响恩平食品饮料的品牌。
聚焦壮大产业优化结构。加快实施产业集群“链长制”,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端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与激光增材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演艺装备与信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加强与粤西城市的对接合作。探索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建筑、陶瓷建材、纺织服装企业在恩平市设立总部,壮大产业集群和提高经济贡献率。坚持“扶大育优”,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技改专项扶持力度,支持锦兴纺织等企业增资扩产。
聚焦创新驱动优化结构。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道氏技术、帕思高、艾普升等行业领军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构建创新联合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加快推进华南电声科创园投入运营,积极发挥梧桐岛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3 全力提速度全面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
项目建设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推动项目转化全面提速、项目产出全面提质。以艾普升和博泰两个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为“提速样本”,全面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严格落实项目从签约到投产转化期不超18个月,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推动项目建成投产。
4
全力优服务 争当“金牌店小二”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坚决摒弃“小部门”意识,树牢“大服务”理念,争当政策宣传、沟通联络、纾困解难的“金牌店小二”,把恩平市打造成为全方位、全领域、全阶段的优质服务高地。探索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代办团队,为企业提供驻企式、全天候、全流程的代办服务,实现重点项目从谋划储备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首席服务官”“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问题。成立本地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开展暖企服务、“企业家接待日”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两个“健康发展”。
关键词二:三项任务
报告指出,要坚持落实三项任务,擦亮宜居城市新名片。良好的自然生态、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新发展阶段恩平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要坚持以落实三项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升旅游品质、提升生态品牌,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
1 以创建省文明城市为抓手
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第一年抓硬件、打基础、促规范,第二年抓整治、出亮点、建机制,第三年抓巩固、促提升、保达标,确保通过三年奋战成功摘取省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持续推动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把群众身边的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着力解决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创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西门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力争两年内高质量完成21个片区改造。扎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颜值”、品质双提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2 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引领 提升旅游品质
全面整合恩平全市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开发、管理、利用地热资源,大力擦亮全国首个“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等名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东北部乡村旅游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示范点(区)创建工作,优化完善“红色教育乡村游”“华侨文化乡村游”“温泉生态乡村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旅游线路,打造省道S369线旅游黄金走廊;西北部温泉度假体验区重点推进锦江温泉、山泉湾度假酒店提质升级,打造大田朗底特色美食一条街,加快盘活金山温泉及周边资源,推动佳源帝都温泉项目加快建设;南部镇海湾红树林旅游度假区重点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有实力的高端旅游开发企业的对接合作,着力打造大型综合性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和健康养生基地。
用好用活冯如文化品牌,谋划建设航空科普馆,利用冯如品牌开展招商引资,支持更多旅游项目融入航空元素、航空文化,擦亮“中国航空之父”名片。深入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工程,扎实抓好“创A评星”工作,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创建工作。
3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 提升生态品牌
旗帜鲜明保护好每一片恩平蓝、恩州绿,把绿水青山守护得更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强,全力打造江门乃至广东绿色生态强市。对标建设广东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守住生态保护的底线。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和反馈问题整改。
统筹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整合生态资源、地热资源、文化资源谋划建设大项目,以大项目牵引辐射牛江、良西、大田、那吉等生态旅游镇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大力推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实施并推进林长制改革,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
关键词三:改革开放
报告指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塑造城乡发展新环境。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与“双区”城市、“两个合作区”的对接合作,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恩平改革开放合作的大门打得更开。
1 抓住“双区”建设机遇 深化与湾区城市对接合作
全面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加强与湾区中心城市产业合作,推动恩平产业嵌入中心城市产业链与价值链。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活动,力争引进更多高端外资项目。深化民生领域合作,吸引更多湾区优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落户恩平。加强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沟通交流,探索开展恩平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研究和深度开发。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进一步畅通跨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完善“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互利制度。
2 抓好交通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内联外通格局
坚持以“大交通”牵引“大融入”,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大网络,着力构建“一环、五高、两铁、两港”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主动对接“外引内联”高速廊道,配合推进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江门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江门段、镇海湾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织密城乡道路内网,全力加快开恩快速路(国道325线改扩建工程)、恩平大道东段、御锦珑湾到东成绵湖桥头长堤、省道S386线横陂至大槐段、县道X831线良西圩至横眉段、乡道那吉至大田段(醉氧公路)等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积极配合江恩城际轨道项目规划建设。谋划推进恩平港升级改造,配合推进冯如通用机场空港建设。
3 抓实重点领域改革 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功能
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放管服”“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深化开办企业“一天办结”服务改革,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全面推行商事登记智能化审批,持续深化商事登记“跨省通办”,推广实施商事主体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服务。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机制,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片创建。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建立耕地“田长制”,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美丽乡村。
关键词四:民生福祉
报告指出,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新期待。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1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狠抓基础教育工作,加大优质教师引进和培育力度。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力创建“广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持续加强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健康恩平”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卫生人才建设方案,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抓好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工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2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三农”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两园三区”建设,持续深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4+1+6”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抓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抓实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农村“五大美丽行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科学治理“空心村”。积极推进美丽侨村建设。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养新型农民队伍。
3 坚守发展和安全底线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好院感防控、疫苗接种等工作,筑牢筑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巩固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成效,全力创建“无毒恩平”。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深化“平安恩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稳妥推进20家城乡信用社结束清算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大力推动创建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关键词五:党的建设
报告指出,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彰显执政理政新担当。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恩平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
●强化政治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魂
●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团结奋进之力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干事创业之师
●强化基层党建,夯实战斗堡垒之根
●强化正风反腐,营造清正清朗之风
江门日报记者/谭锦波 胡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