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珠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为大槐集聚区增添重量级配套设施,大力推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1月21日,恩平智造学院签约成立。图为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初中毕业生将在这里完成中职层次学习。
出新招、开新局!今年新春开局,恩平呈现出创新思路谋发展、解放思想求突破的崭新局面。
今年2月8日,农历春节假期刚过,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到恩平调研,要求大槐集聚区打造成为珠三角特色标杆园区,加快建设标准工业厂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2月10日,恩平专门组织召开恩平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陈岸明书记到恩平调研指示精神,并迅速行动贯彻落实。
3月9日,恩平市珠西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简称,珠西医院)揭牌成立仪式在大槐镇中心卫生院举行。该院由恩平市政府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合作共建,大槐镇中心卫生院由珠西医院托管,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建设城市紧密型三级“医联体”,用三年时间建设成为一所专科特色鲜明、影响力较强的二级甲等医院,五年内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
“强筋健骨”促发展,精心筑巢引凤来。这是恩平市贯彻落实江门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以“开局即加速”的奋进姿态展现新风貌、打开新局面和陈岸明书记到恩平调研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恩平市抓好“四项工作”“三项任务”,推动恩平工业园大槐集聚区配套建设与产城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抢抓发展机遇的一道“硬菜”。
引入学校医院 完善配套促产城融合
珠西医院揭牌成立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恩平工业园大槐集聚区的企业员工及大槐镇周边的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上个月,我的奶奶脚受伤,到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她康复得很好,现在又可以下田干活了。”市民李女士表示,她对珠西医院有了更大的期待。
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珠西医院对大槐集聚区的作用不言而喻。园区企业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距离珠西医院仅有数百米距离,该公司副总经理何相军对医院的升级大力点赞。“这彰显了恩平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担当,希望升级后的珠西医院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员工可以就近就医。”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恩平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至19年前,经过近20年的建设,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恩平市中医院)已成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同样以创新方式加强园区配套设施的举措,是今年1月21日签约揭牌的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下简称,恩平智造学院),这标志着江门市首个“园区技校”项目正式落地恩平。恩平智造学院将力争打造成全省产业学院建设的标杆,为恩平市建设广东一流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年1月召开的江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江门市提出全面推行“园区技校”项目,提升技能人才培训、供给水平。恩平市携手江门市人社局积极谋划、迅速响应,率先落地全市首个“园区技校”项目,体现了“恩平速度”。
一家医院、一所学院,彰显出恩平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谋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工程的决心。
作为恩平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随着产业链招商的不断推进,大槐集聚区内的企业、产业不断丰富,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丰富完善园区各项功能已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大槐集聚区的产城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教育方面,大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已接纳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接下来,大槐镇将深化与恩平一中、冯如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建,进一步满足园区的教育需求;商业方面,沈海高速公路大槐服务区作为全省最大的文商旅融合服务区,已具备一定的商业规模;居住方面,大槐镇内的优质楼盘陆续交付;文化娱乐方面,大槐镇体育公园已落成……
三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大槐集聚区作为恩平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大槐模式”,定将为恩平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冲天干劲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江门市委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恩平经济社会发展,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恩平,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多次到恩平调研,为恩平智能装备制造、激光增材、信创、食品饮料、无人机等产业发展,以及参与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作出了精准有力的指导,持续为恩平谋划工作、抓好落实提供指引、动力,让恩平党员干部倍感振奋。
为此,恩平市委提出要感恩奋进、破浪前行。面对新机遇新期待,要以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主动承接,奋力抢抓用好,真正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现实机遇转化为业绩成果。
闻“机”起舞,闻令而动!恩平市各部门单位找准重点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突破口,优化服务,自我加压,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开展,全市上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拼搏氛围越来越浓厚。今年第一季度,恩平市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66.6亿元。其中,广东科志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恩平考察,不到5个小时便决定项目落户恩平,项目加速落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感恩奋进,创新思路促发展,正成为恩平工作的常态。
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多次指出,环顾周边,恩平身后已无追兵。单论GDP,恩平相比周边区(县)仍有一定差距。思定而后发,恩平具备后发优势——沈海高速公路、G325国道两条交通大动脉穿恩平而过,作为湾区“西大门”区位优势显著;恩平有出海口,是环镇海湾生态发展示范区的主战场……百马赛跑,慢者即退,如若再不思进取,恩平可能会就此沦为洼地,步入缓慢发展的轨道。
黎沛荣多次强调,“十四五”期末恩平GDP要达到300亿元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对恩平市民的庄严承诺”。这对去年GDP刚迈入200亿元门槛的恩平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进一步破解困局,坚定发展步伐,恩平市提出“四项工作”“三项任务”的发展思路,积极对标一线城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唯有锻造好一支“招之则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服务队伍,恩平才能打赢这场经济发展大仗。为此,黎沛荣反复强调,全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恩平市领导要努力当好新时代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号服务员”和“金牌店小二”;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摈弃“小部门”意识,树牢“大服务”理念,坚决破除“中层梗阻”,打通中层干部政令梗阻、责任梗阻、作风梗阻、服务梗阻。
上下同欲者胜,勠力同心者赢。相信恩平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把该抓的事情抓起来,创新思路,以高昂斗志、冲天干劲做好每一项工作,跑出恩平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文/图 吴健争 谭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