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明赞准备种植多种植物作为绿肥使用。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种植户岑明赞却并不着急。在他的“川爸农场”,目前的主角不是水稻秧苗,而是黑麦草、油菜花,这些花草是接下来播种秧苗要用到的绿肥。
5年前,岑明赞接触到国外的“活力农法”,开启了回乡耕农之路。他认为,种地先养土,土壤好比人体的消化系统,在健康的土壤生态之下种植作物,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馈赠。
今年,恩平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在“川爸农场”举行,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向与会的种植户推广了岑明赞的“活力农法”,这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种植模式将成为农业种植的一股新风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岑明赞的“川爸农场”位于恩城街道大陂村,对于如何培土,他自有一套方法,即通过犁田工具将种植的绿肥等有机物料打碎还田,以自然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
“我的农场面积有20公顷(300亩),目前播下秧苗的面积只有4公顷(60亩)左右,其余的看似杂草丛生,其实它们都是我会用到的夏肥和冬肥。”岑明赞在仓库里随手抓起一把种子。“这是我即将播种的夏肥,有高丹草、田青草、玉米草、高粱草,其他田头还种植了三叶草、紫云英等。种植品种越多,意味着绿肥越丰富,就好像人一样,什么都吃一点,不能偏食,才会健康。”岑明赞说,当前农场种植了7种植物作为绿肥,未来计划扩展种植至30种植物。
所谓“活力农法”,即采取“养地—种植—养地”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前三年只种植一造水稻,空闲时间通过种植多种绿肥植物,如冬季种植召子、紫云英、十字花科蔬菜等,夏季种植田青、豆科作物、高粱草等,对土地进行改良。三年后便可种植两造水稻,并继续在冬季种植绿肥植物。
据介绍,“活力农法”重点解决源头问题,塑造土壤的腐殖质结构。总的来说,就是在耕作土地里“创造森林”,让土壤回归森林状态,通过农场制作的特有配方,在短时间内改良土壤的毒性和重金属的残留问题(非化学方法),微生物种群更加活跃和多样,使得作物始终是自然吸养的生长状态,而不是“喂养”的被动状态,让作物更加有生命力。
起初,岑明赞实施的“活力农法”并不被大家所接受。“我的这种耕作方法产量偏低,却是最自然的有机种植模式,有的客人品尝了我种的大米后说,‘有真正的米味’。”他说。后来,岑明赞的种植模式逐渐被认可,产品也受到了市场青睐,最让他得意的是他的农田出产的象牙香米卖到了32元每公斤,而且供不应求。今年,恩平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他的“川爸农场”举行,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向种植户推广了“活力农法”。
“‘活力农法’能更快速恢复土壤活力,调节田土养分,唤醒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活性,恢复土壤的生机,从而抑制各种有害病菌和害虫,打造地越种越肥、病虫害越来越少、粮食越种越壮的循环系统,整个种植过程不施一粒肥、不打一滴药,实现有机种植。”岑明赞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