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响水龙潭森林公园的“大自然课堂”学习。
“大自然的课堂让我们学到更多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太有意思了!”6月1日,恩城联合小学学生郑悦冰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度过了儿童节,她和同学们走进森林公园,走近野生动植物,在实践中学习课外知识。
这是恩平市创森办联合江门市林学会、恩平市林学会,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共同举办的以“童心出发 爱护自然”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推动生态教育走进校园,为恩平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基础。
文/图 吴健争 谭锦波
学生走进大自然 播下爱绿护绿种子
活动当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访客中心,在完成测量体温、签到登记后,自然教育活动便开始了。“大家闻一闻,这种植物是什么味道?”工作人员一个问题勾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工作人员趁热打铁引导大家思考,并沿路讲解簕杜鹃、假臭草、砖红厚甲马陆、凤凰木、粽叶芦等动植物的名称及特征。学生们认真填写活动手册,记录讲解内容,进一步增进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认知物种的兴趣。回到访客中心后,学生们利用户外采集到的植物叶子制作拓印手工,直观体验植物之美。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来到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自然科普馆,引导学生们用“五感”法,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去感受自然,并观察动植物标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动植物标本,原来是这样的!”通过观察动植物标本,学生们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在实践中开拓视野、丰富经验,也在他们心里播下了探索生命规律的“种子”。
最后,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派发小绿植,希望大家在养护植物的过程中,提高知绿、爱绿、护绿意识。
此前,自然教育活动走进那吉镇中心小学黄角校区,通过体验式科普课堂,培养学生们了解自然的兴趣。活动围绕“植物名字的由来”开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奇特的植物名字由来,如“独行千里”“飞龙掌血”等。结合今年虎年生肖,活动还讲解了“老虎须”“虎颜花”“虎舌红”等带“虎”字植物名字的含义和由来。活动提高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个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活动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深植社会,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浸润心灵,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成绩亮眼
研学活动资源丰富
据悉,在获批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后,在各级资金的支持下,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各项建设驶入“快车道”。从2018年起,恩平市连续五年在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开展市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广泛绿化。今年的植树活动,在公园内种植了李树、金蒲桃、桂花等树种,提升了森林景观质量,促进了生态恢复,进一步推动森林旅游发展,打造四季可赏花、全年可游玩的特色森林公园。“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成为很多市民周末必去的‘打卡点’,来公园赏花、吸氧、观瀑布,挺好的!”市民冯女士表示。
2019年,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为全省首批十个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之一。项目涉及龙潭入口管理服务区、鹅山环湖休闲景区、龙潭飞瀑景区、婆髻山森林康养区,以“飞瀑流泉、峡谷涧流”等森林风景资源为基础,以“观飞瀑、溯碧溪、游水库、赏春花、品人文”为游览主题,旨在打造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森林体验、科普科教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目前,项目效果逐渐显现,节假日到公园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周边道路、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设置了科普知识牌、湿地观鸟径、生态湿地栈道、环湖森林环境体验径、蕨类植物观察点等,大大丰富园内的景观,更成为群众了解大自然的一个个重要“知识点”。“每一次经过科普知识牌,孩子都会停下来认真阅读,还饶有兴趣地跟我们讨论。”市民梁女士经常带孩子到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游玩,增长孩子的科学见识,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据悉,公园有望纳入研学活动点,将进一步丰富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
作为江门乃至珠三角的生态发展区,恩平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恩平市提出“山体要青、水体要净、气体要好、天体要蓝”的绿色生态目标,立足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的定位,加大力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亮丽成绩单——成功创建鳌峰山森林公园、响水龙潭森林公园两个省级森林公园,七星坑自然保护区闻名全国,频频“出圈”登上央视,成功创建大田、那吉、横陂、牛江4个森林小镇,“恩平山水林廊”森林旅游线路及其所属的3个旅游点成功入选省森林旅游线路和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生态之美成为恩平一张靓丽名片。如今,这些生态瑰宝不但成为恩平市开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恩平市创建国家县级森林城市工作注入“绿色动力”,也成为开展研学活动的丰富资源,助力进一步普及生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