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非凡十年。
中共恩平市委宣传部推出《喜迎二十大 恩平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的采访报道,全方位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恩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取得的显著发展成绩,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恩平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恩平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高举思想旗帜,理论武装不断加强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标准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推出“十个百”(即:百年印记悟初心、百年党史话辉煌、百名先进展风采、百名书记谈使命、百场慰问送温暖、百千干部办实事、百课宣讲赴基层、百千影像显魅力、百歌传唱颂党恩、百花齐放庆华诞)系列主题活动。建设恩平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吸引干部群众50多万人次参观。打造“红色公交”流动课堂、“乡村大喇叭”宣讲课堂等特色品牌,全市6个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专报刊登。加强理论武装,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00多场。印发《恩平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制度(试行)》,开展列席旁听活动60多场。组建市委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万多场,受众60多万人次。打造“橡胶林下的宣讲”等品牌,深入田间地头宣讲800多场,受众50多万人次。加强思政教育,举行中小学校“开学思政第一课”,今年组织举办江门市“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恩平赛区)和“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思政课,全市63所学校7万多名师生同步收看。扎实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百姓故事汇10多场;举行青少年说,全市100多名青少年参加;开展“乡村大喇叭”宣讲课堂4期。
恩平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
壮大主流声音,恩平故事有声有色
全方位加强内宣外宣和线上线下宣传,为恩平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央媒报道数量爆发式增长,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上级媒体纷纷聚焦我市“自然风光”“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今年以来,恩平市在央视平台“亮相”超40次,其中电视频道14次,并登上《新闻联播》,央视新闻栏目更深入恩平田间地头现场直播。特别是国庆节期间,央视三个频道4个栏目轮番聚焦恩平旅游,向全球展示了恩平的旅游资源。去年以来,在新华社、人民日报“露脸”超20次,新华社关注报道的《一起向未来!广东恩平迎冬奥快闪活动》阅读量超140万;《广东恩平:游客青睐“清净”乡村游》阅读量近100万。恩平的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策划“冯如文化”“全域旅游”“恩平美食”“恩平美景”等10多个主题系列报道,去年以来“恩平发布”已推送信息超8200条,其中160多条推文阅读量破10万+;制作短视频1200多条,其中防疫短视频超550条,三防应急短视频超200条。“恩平发布”粉丝量从2021年8月的6万猛增至目前超15万。新开设“恩平侨讯”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向海外华侨讲好侨乡故事。今年新建恩平市新闻发布厅,召开“开局即加速,起步即冲刺”“恩平这十年”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10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宣传有新突破,组织全市500多个户外LED电子屏、200多个乡村大喇叭、140多辆流动宣传车等宣传媒介,持续刊播党的理论政策、疫情防控、三防应急、文明创建、全域旅游等内容,近两年创作各类主题海报超200幅,录制广播恩平话、广州话、普通话“三合一”音频超50条,打通“镇、村、组”宣传“最后一米”。同时,严守舆论阵地,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强化价值引领,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近年来,恩平市大力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城市品位、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恩平市2021年广东省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同行列中排名全省第5。市委市政府把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列入“三城创建”中的首要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周汇报、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创文“红黑榜”通报、每周督导通报和动态监管等10余项工作机制,抽调30名骨干组建创建专班,加强统筹组织协调,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创建“八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新图书馆、新博物馆、一河两岸长堤建设和“商超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环卫一体化项目,有效解决城区卫生老大难问题;有序推进21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推进城区智慧停车项目,有效治理“停车难”问题。持续深化五大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3个,省文明镇1个,省文明村2个;省文明单位4个;省文明家庭1户。率先推出“恩德卡”礼遇机制,选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200余人,其中评选中国好人4人,广东好人11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动“志愿恩平”建设,完成全市1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打造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个、示范站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1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03支,注册志愿者7.2万人。设立每月20日为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近年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万多场,打造“文明集市”“田间课堂”“关爱小候鸟”暖侨志愿服务、“全民戴口罩”“全民扫码”文明行动等文明实践品牌。积极推动“两中心融合”发展,联合推出“理论宣讲网上行”云课堂,联合摄制《文明小剧场》《榜样故事会》《文明实践运动云课堂》《文明实践科普小课堂》等系列视频30余辑,不断扩大文明实践线上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开展“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立5个项目开展主题志愿服务600多次;启动“书香恩州 悦读侨乡”全民阅读品牌项目,开展故事分享、经典朗诵等6项活动,进一步打造“书香味、学习范、创新型”的文明城市。
展现侨乡魅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文化发展高质量与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两手抓,全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构建了彰显恩平侨乡文化魅力的新格局。加快文旅事业发展。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冯如文化、侨乡文化、温泉文化、田园文化和红色文化五种特色文化游。持续推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高质量举办恩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志愿服务,平均每年开展300场(次)以上节庆主题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加快特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三个一”(一馆、一书、一符号)工程。加快建设村史馆,编写镇级“人文恩州”民间故事集,打造市、镇(街)城市文化符号。传承弘扬历史人文精神,擦亮冯如文化品牌。在纪念冯如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弘扬冯如精神,点亮腾飞梦想”亮灯仪式;开展冯如祭奠活动;举办“冯如·腾飞”航空文化主题活动(包括航空历史主题展、航空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航空文化科普进校园等)。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广东省赛(恩平站)、广东省航空航天嘉年华活动。开展“航空航天故事我来讲”活动。设立“冯如·腾飞”励学金。推动冯如文史馆、冯如故居升级改造。打造“冯如故里”——牛江镇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恩平民歌”“茶坑石雕刻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江门市非遗项目6个,恩平市非遗项目14个。深化“小小红豆艺术团”建设,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高质量文艺精品。歌曲《那山那水那吉人》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粤剧《航父冯如》、茶坑石雕《中国梦》、广播剧《等你归来》等先后获省级奖项。红色现代剧《恩州星火》在广东省粤剧艺术博物馆主剧场成功演出。成立恩平市侨乡童声合唱团,有力塑造侨乡声音品牌。今年初,其表演节目《新年好》登上江门网络春晚开场节目,广受好评。今年首次举办网络村晚,10多个本土特色文化节目参演,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