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计划以“深圳总部、深圳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模式,打造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图为恩平市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冯如科技楼效果图。
火热的恩州大地,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气息。11月6日,恩平市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是恩平市发展低空经济落下的“关键一子”,标志着恩平市迈出了布局未来产业、冲刺新赛道、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
文/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图/恩平市政府提供
携手深圳 打造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近三年来,恩平市聚力打造全国低空文旅研学新高地、湾区无人机全场景测试区、湾区低空制造重要基地,举办了2022深圳—冯如故里无人机产业对接会、2023冯如航空嘉年华、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对接各专业机构、学会协会,到北京、深圳等地招商引智,举全市之力加快布局低空经济。
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动工建设,是恩平市认真落实“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科技引领”工程,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布局未来产业的最新实践。该项目规划总面积约408.67公顷,其中一期占地30.53公顷,投资5.83亿元,将配建1200米试飞跑道等基础设施,最大可满足24米以内翼展无人机试飞,计划以“深圳总部、深圳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模式,打造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
“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前提,只有设施、空域、服务等配套齐全,企业才有载体落户。光建还不够,更要拓展应用场景,比如农业无人机、快递物流、空中应急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在一期基础上,我们计划二期向研学、文旅、航飞培训等服务业延伸,打造以冯如航空研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园区。”该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华南事业部负责人高作刚说。
业内人士认为,在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加持下,恩平这座“珠西智造之城”必将拔节生长,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为壮大江门低空经济产业链增添强劲动力。
发挥“五大优势”
加速迈向低空经济新蓝海
竞逐低空经济万亿赛道,恩平市踌躇满志,信心满满。
区位是恩平的第一个优势。恩平地处大湾区通向大粤西的西部门户,高铁通达,叠加深中通道,已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生活圈”。未来3年内,从恩平出发,30多分钟即可直达高明机场、阳江机场。通勤方便,办事更快,秒批秒办、拿地即动工、竣工即发证,在恩平已成为常态。
被中国航空学会誉为“中国航空人的朝圣地”的恩平,拥有全国独一份的冯如文化品牌优势。恩平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乡,相继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女特技飞行员张瑞芬,空军一号机长梁汉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导航控制专家冯培德等航空名人。近年来,恩平市不断厚植冯如文化品牌优势,每年举办广东省“冯如杯”航空航天模型冠军赛,推出航空文化研学地图,打造航空“溯源之旅”,打响“冯如文化”金名片。2023年,恩平市成立高端智库,聘请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为智库专家。
深厚的产业优势是恩平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行业41个分类中,恩平有34个类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公司1家,6家企业入围2023“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在恩平,智能装备数控机床产业已集聚企业120家,2025年产值预计可超百亿元;电声演艺装备产业已集聚企业1762家,全国唯一上市公司(舞台灯光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浩洋电子全球制造基地落户恩平。目前,恩平拥有比较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制造一台工业无人机的9个主要零部件,有6个可以在恩平生产。
恩平还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应用优势。当前,恩平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和广东省低空经济综合应用试验区。恩平市空域条件优越,陆地总面积1693平方公里,海岸线达21公里,依托山、河、林、田、湖、海等资源优势,可打造农业植保、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生态监测保护、低空文旅等多种应用场景。泉林飞行主题馆作为中国科普研学基地,2023年超50万人次来恩平开展航空研学。
成本优势让恩平极具投资吸引力。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总规划可用建设用地334.8公顷(5022亩),配套水上测验区25平方公里,基准地价低至14.67万元/亩。恩平全市执行粤东西北地区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电价比周边地区低8.77分/千瓦时。工业用水价格、污水处理费、人才大厦租金均较珠三角其他城市具有明显优势。企业落户最关心产业工人问题,新建成的恩平职教园学生规模超6000人,“园区技校”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
手握“五大优势”,恩平正以奋斗之姿加速迈进低空经济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