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以来,恩平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恩平市实验小学、市职教园等22个教育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图为恩平市实验小学和恩平市实验幼儿园。
9月9日恩平市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是一场对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高规格礼赞,也是恩平市坚持教育优先,通过大手笔、大力度不断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典型写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传承教书育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大会表彰了30个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60位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并为从教30年、40年的教师代表颁发纪念章。他们当中,有坚守乡村三十余载、亲历恩平教育巨变的“老黄牛”,也有主动返乡、用智慧点亮课堂的“新生代”。
“在党的领导下,恩平的教育事业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亲眼见证乡村学校建起崭新的教学楼,配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曾经破旧的操场,如今变成孩子们奔跑嬉戏的塑胶运动场……”恩平一中教师叶茂林在会上分享自己在恩平任教31年的心路历程,讲起恩平教育事业的喜人变化。
“我选择回到家乡恩平,扎根乡村,是因为我想成为一束光,照亮孩子们的未来。”年轻教师谢宝华分享自己三年来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成长历程。“教育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对于学生们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一次陪伴,都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谢宝华说。
成德小学校长梁柳燕则骄傲地分享该校办学取得的成果——实施五大育人行动,打造“八节八礼”校园文化品牌,取得集体荣誉103项。“在恩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德小学投入约200万元完成德雅园、德趣园的建设,以及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的升级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读书环境。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我们心怀感恩,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勇迈进。”梁柳燕说。
三位教育工作者代表的发言,引起现场阵阵掌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代恩平教育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折射出恩平教育不断大步向前的昂扬发展态势。
恩平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规划期间,恩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超“十三五”规划期间的7倍资金投入,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恩平市实验小学、恩平市职教园等22个教育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约1.8万个,17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指标全部达标,成功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迁址办学项目成功落户,恩平市即将迎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继2023年实现16年来清华、北大录取生零的突破之后,恩平市连续三年均有考生考入清华、北大。
师资队伍不断加强。通过出台学历提升资助方案、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等一系列举措,师资力量不断壮大。2021年以来,引育研究生学历教师76人,正高级、副高级教师475人,涌现出一批以受表彰教师为代表的育人楷模,充分展现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面貌。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每一个进步的脚印,都饱含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对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的嘱托。
“恩平市委、市政府将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做到‘规划优先考虑、经费优先安排、资源优先保障’。”大会强调的“三个优先”,凸显了恩平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