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军装是我儿时的梦,军装上有我终身的情。”当兵一日,终生姓“军”。绝大多数退役军人脱下戎装回归社会后,积极服务人民,努力回报人民,在各自领域和工作岗位上展现了退役军人不负军旅、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最美退役军人”是退役军人的杰出代表,美在“退役不褪色”。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向“最美退役军人”学习,讲好“最美退役军人”的故事,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力量,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每年评选“最美退役军人”也成为江海区的品牌活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再度联合相关部门层层推荐、严格评审,在保家卫国、乡村振兴、爱岗敬业三大领域选出10名“最美退役军人”,并增加“最美拥军人物(集体)” “最美军嫂”评选,通过宣传其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退役军人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对军营的热爱情结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时刻体现出军人那种忠于事业、敢于担当、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接续奉献、发光发热,成为建功新时代的表率。
文/图 李雨溪 邱昱 何榕 郭永乐 龚静 王亚细
最美退役军人
龚德茂
随时做好 流血牺牲的准备
“我当年参加革命本来就不是想着享福,而是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流血牺牲的!那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龚德茂表示。
龚德茂于1932年出生,19岁入伍,归属炮兵第二十一师,20岁便带着配枪、50发子弹赴朝鲜战场,与敌军英勇战斗,肩负起重要武器“喀秋莎”的运送工作,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战场归来,龚德茂服从组织安排,从北到南数易工作,连年被评为工作标兵、先进工作者。即使晚年受到病痛折磨,他仍坚强面对,始终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世事变迁,终不改本色。
何明星
主动请战 4天3夜成功破拆救援
何明星曾是一名军人,现任江门市江海区高新消防救援站装备技师,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消防救援局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嘉奖”等荣誉17项。
他是一名敢于担当的守卫者,曾主动请战进入坍塌隧道破拆救援,历经4天3夜,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听党指挥,勤勤恳恳,何明星以满腔热情,干在实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戎装虽脱,军魂犹在”的优秀军人品质。
李德清
从警岁月 初心不改忠诚尽显
从武警战士到人民警察,从警28载、扎根基层30年,李德清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公仆本色,埋头苦干,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9次。
每逢重要节点,李德清都连续奋战在安保工作一线,克服种种困难,用血肉之躯,构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钢铁城墙。
刘裔辉
勇夺匕首 救下轻生青年
过去他是一名军人,军事技能突出,在部队里屡获殊荣,现在他是一名特警,换装不换心,在警队书写新篇。
刘裔辉是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特警中队队员,入伍期间获评优秀士官三次、优秀士官两次、优秀教官一次。作为江海反恐维稳尖刀,今年在执勤中,刘裔辉与同事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救下欲跳桥轻生的青年男子,挽回了群众性命。
苏锦荣
苦干巧干 成就“家业”
在“下海”风潮盛行的年代退伍,苏锦荣毅然背起包袱,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
在“新战场”,苏锦荣继续发扬军人作风,转任东南村支书、村主任,勇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为东南村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他充分利用村内土地资源开展升级改造行动,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村工业园内的企业规模,提高村民福利分配。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近80家企业入驻东南村工业园,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00多万元。
付益盛
为上排忧 为下解难
付益盛曾是服役于南海舰队的优秀水兵,勇于钻研技术,勇当技术尖兵;复员后,回到家乡加入基层工作者行列。
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付益盛热心为村民和退伍军人服务,确保本村治安、征兵调解等工作顺利进行。在疫情发生期间,放弃个人休假时间,不分日夜,开启“白+黑”模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时刻牢记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千方百计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履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做人民群众的可靠“肩膀”。
廖孝忠
当先锋 做表率
自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城管部门工作以来,廖孝忠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兢兢业业履行职责,从一名科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科室负责人、局领导,为高新区(江海区)城市管理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疫情防控期间,他为奋战在一线的作业人员联系筹措防护物资;垃圾分类工作中,他率领大家打通全链条,多项“首个”领跑全市。从事城管工作12年来,他曾先后2次被授予“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工作个人”。
韦增健
能为人民服务 是最大的荣幸
韦增健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退役后转业到江海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军人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在信访室工作6年来,完成800多封信访举报件受理、处置。在接待部分情绪激动群众时,他凭借过硬业务能力,依例沉着应对,耐心引导,妥善处置多起紧急事件。在他看来,作为公职人员,能够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荣幸。
柏雷
奔走一线 为群众站好岗
服役期间,柏雷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曾荣获四次个人三等功、优秀基层主官标兵等荣誉称号;退伍后,他在江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担任四级调研员。工作中,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坚持干在一线,频繁地奔走于隔离酒店、高速路口、农贸市场、社区中间,为群众站好岗。
回归家庭,柏雷与妻子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共同在基层岗位上为江海区奉献力量,并入围全区最美退役军人家庭。
黄柏信
教学足迹 遍江海
黄柏信现任江海区滘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02年,他弃笔从戎献身国防,入伍期间荣获个人三等功。2004年他卸甲归来,投身教育,成绩斐然。
20年教育生涯,黄柏信辗转七所学校执教。为提高教学质量,他调研足迹遍布江海。疫情防控期间,他以高度的责任和担当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编写了《景贤小学防疫歌》,发表了现代诗《抗疫·中国力量》,积极推动文化抗疫,被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选为抗疫期间“最美退役逆行老兵”。
最美拥军人物(集体)
林阳灿
服务退役军人 “最后一公里”
林阳灿是外海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从事基层退役军人工作中,林阳灿围绕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努力促进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在领导组织、政策规范、底数调查、服务项目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参与外海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时常慰问、帮助孤老复员军人、烈属、伤残军人、困难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成绩斐然。
赵焕媚
弘扬“枫桥经验” 服务退役军人
赵焕媚,现任江海区江南街道仁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仁美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工作中,她积极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带头当好退役军人的“贴心人”,为辖区退役军人打造温暖驿站,积极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得到各级退役军人部门、退役军人和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于2019年荣获江门市“最美江门人-最美社区工作者”称号。所在社区于2020年荣获江海区“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称号,多次代表优秀示范点分享先进经验做法。
江翠社区
带动退役军人 参与社区治理
江翠社区本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服务宗旨,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切实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近年来,江翠社区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鼓励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同时,该社区设有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困难退役军人办理救助帮扶,协助社区做好新兵入伍和退役士兵返乡等相关工作。
高新区(江海区)税务局
以“税”为点 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高新区(江海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以落实退役军人税费优惠政策为突破口,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质效为重点,以靶向举措精准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全局共安置16名军转干部及退伍军人。自2018年以来,对全区招用退役军人的17户企业减征超过40万元增值税,进一步降低招收退役军人企业的税收负担。
中国农业银行江门江海支行
专属金融服务 “浓情拥军”
中国农业银行江门江海支行始终坚持做好拥军爱军工作,在全市率先签署《拥军服务合作协议》《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协议》等惠军协议,用行动践行服务宗旨。
该行还积极落实国家退役军人扶持政策,全力打造“浓情拥军”专属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全辖区网点均开设“军人服务绿色通道”等惠军服务,向军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专属金融服务。
江海区人民检察院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江海区人民检察院始终贯彻落实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在国家司法救助、诉讼维权、公益诉讼等方面积极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保障。区检察院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签了《拥军优抚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英雄烈士名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司法保障。
最美军嫂
张蓉
全心全意做军人丈夫 的坚强后盾
总是以微笑示人的军嫂张蓉,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内心,一个人照顾年幼的孩子、操持家庭琐事,这是她生活的常态。“嫁给你,就无怨无悔支持你的军旅事业!”这是结婚时,她深情地对丈夫许下的诺言。10年来,她始终坚守理想和信念,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照单全收。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党凯博多次获得优秀“四有军官”、嘉奖、三等功等荣誉。
欧阳映西
奉献不言悔 爱在不言中
情定军营、心系部队。欧阳映西2008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嫂,也成了一名积极为部队子弟教育奉献的辛勤园丁。多年来,她是丈夫的贤内助,更是家庭的半边天、部队的稳定器。尽管丈夫曾行贱常年出海,时常断了联系,她却有着“家属也是准军人”的觉悟,独自承担起照顾父母和哺育孩子的责任,经营着军人家庭的和谐幸福。
毛娜
“逆行”防疫一线 与丈夫共进退
“选择了军人,就放弃了朝朝暮暮、相厮相守;嫁给了军人,就注定要独自担起家庭责任。”这是最美军嫂毛娜的心里话。长期和军人丈夫相隔两地,双城生活并没有难倒独立自强的她。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毛娜的丈夫高浩毅然奔赴抗疫前线。她也毅然“逆行”,申请调入江海区卫生健康局,成为这座城市的健康“守门人”。
郭晓燕
爱国拥军 以成为军嫂为荣
郭晓燕是丈夫口中的“好妻子”,是父母口中的“好女儿”,是同事口中的“好伙伴”。“做不了军人,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嫂。”十二年前,她选择与丈夫王伟博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一心一意支持丈夫的工作,用“至孝”撑起双方家庭爱的天空。她以身为军嫂为荣,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的她得到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陈月霞
柔肩挑重担 赤心永不悔
她,以一己柔弱之躯扛起家庭的重担,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最美军嫂的五彩幸福。十八年前,陈月霞选择与在海岛服役的周拥军结婚,从此开始两人隔海相望的夫妻生活。多年来,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承担起全部的家庭事务,将孩子培养成才。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周拥军连续十多年受到海军南海舰队表彰,荣立三次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