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值班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画漫画。
文/江门日报记者 梁丽琴
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潘诗欣
启动小学生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和巡查、加强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将“双减”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工程……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发布以来,江海区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细化措施,召开全区“双减”工作会议,建立专门协调机制,全力推进“双减”落地落实。
试点开展暑期“官方带娃”
近年来,江海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增强教育的普惠性服务性功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今年暑假,该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解决学生“看护难”问题,在景贤小学、天鹅湾小学、中路小学、朗晴小学、新民小学、礼东小学等6所试点学校首推“官方带娃”,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服务。这是江海区提前谋划,推进“双减”落地的措施之一。
各试点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或携手五邑大学等高校师生,或引入富有经验的文体艺术协会等公益社会机构,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设课程,包括党史学习、国学诵读、阅读、书法、足球、篮球、田径、古筝、舞蹈、美术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暑期校内托管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平时都要上班,暑期管孩子难度真的很大。现在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孩子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5点多都在学校里学习,我们非常放心。”中路小学学生梁诗梦的妈妈陈丽萍说,她和孩子都熟悉学校环境,离家也近,“官方带娃”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该区宣传、文广旅体、科技、民政、工青妇等部门以及村居委会、文体协会等通过开展乡村少年宫、暑期夏令营等各种形式,充分利用“两馆一中心”、阅读中心等载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暑期校外托管服务。
优化学校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该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公办小学继续开展“430”免费课后托管服务,提供基础托管和素质提升课程。基础托管包括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操作、体育艺术活动等课程,素质提升则鼓励有条件学校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艺术、体育、科普活动。这是该区开展免费课后托管服务的第三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和家长不同需求。
该服务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实现公办小学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学生参与率和调查满意率均超90%。“课后托管服务到下午6点,有老师辅导孩子做作业,有各种兴趣班可供选择,我可以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景贤小学四(3)班彭维晢的妈妈涂女士说,这既解决了家长下班时间与接孩子放学时间的冲突,又能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不需要参加校外培训,让学习回归校园。
多措并举推进“双减”落地
近段时间,江海区教育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排查摸底,重新审核登记,并停止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中,重点对机构的教师资格、课程内容、广告宣传等办学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超40%机构因存在不规范办学问题实施关停。接下来,将强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和巡查,杜绝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以及超范围培训的行为。
在推进“双减”落地的过程中,江海区把教学改革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着力点。在2021年春季学期,该区成立了由15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各学段各学科核心教研组,进一步壮大教研队伍,加强教学教研。通过提升学校课堂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育减负提质,促进各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而是基于减负的要求下提质增效,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这就要在精心备课、优效课堂、精准作业、分层辅导、课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不留到课后,能在学校完成的不留给家庭。”滘头小学校长黄柏信表示,“双减”是一项惠及千万学子和家庭的政策,必须深入解读、勇于实践、创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