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鹤利社区居民积极协助社区清理积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张茂盛
“榕叔,又在帮邻居清理花盆积水呀!”最近,在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何树榕忙碌的身影。这位67岁的老船长,如今是社区3栋楼的楼长,也是居民口中的“江门好人”。自辖区开展防蚊灭蚊工作以来,他不仅带头清理楼道杂物、派发灭蚊片,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灭蚊工具,凭着10年义工经验和热心肠,成为社区防疫的“主心骨”。
这只是江海区各社区推进防蚊灭蚊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从党员带头到群众响应,从网格管理到精准消杀,江海区外海、礼乐、江南三个街道立足自身特色,通过建队伍、强宣传、优服务,搭建起社区防疫与居家防疫的联动桥梁,让社区行动与家庭行动同频共振,织密全民防疫网。
楼长当“纽带”
防蚊宣传进家庭
“家里的灭蚊片还有吗?阳台花盆的积水记得及时倒哦!”连日来,每天傍晚,何树榕都会穿梭在步梯楼里,一边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倾倒积水,一边提醒居民做好居家防疫。在江南街道,像何树榕这样的楼长,正是连接社区防疫与居家防疫的关键“纽带”。
“社区有上千户居民,单靠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跑断腿也难全覆盖。”江翠社区工作人员李小霞坦言,社区防疫的关键在于激活“身边人”的力量。为此,社区遴选出一批热心公益的党员和居民担任楼长,赋予他们“双重身份”:既是社区防蚊政策的“宣传员”,也是家庭防蚊的“服务员”。
楼长们凭借对邻里情况的熟悉,精准对接家庭需求——知道上班族白天不在家,就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发放防疫手册,讲解居家消杀要点;了解到老人不会使用新型灭蚊工具,就手把手教学,还定期上门检查家庭防疫情况。
何树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负责的3栋步梯楼实际居住的60余户居民,他都能叫出名字、摸清作息。“白天居民上班,我就晚上入户宣传;老人行动不便,我就帮着倒积水、剪绿植。”何树榕说,凭借多年积累的邻里信任,他牵头的入户宣传、积水清理工作从未遇到过抵触,甚至有居民主动加入,一起打理楼道卫生。
同时,楼长还负责收集居民在防蚊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反馈给社区。比如有居民反映阳台杂物清理困难,社区立刻组织义工上门协助;得知部分家庭缺乏灭蚊物资,社区统一采购后由楼长送到居民家中。在楼长的带动下,居民不仅主动做好居家防疫,还会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社区防疫的“大网”与家庭防疫的“小网”紧密相连,形成“社区引导、家庭响应”的良好局面。
简化宣传重点
避免使用复杂术语
“李阿姨,倒掉花盆里的积水,就能减少蚊子孳生,家里也更安全!”在礼乐街道新华村,党员志愿者正耐心地向村民讲解居家防疫的重要性。礼乐街道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抓手,将社区防疫的要求转化为家庭的自觉行动,让防疫意识深入人心。
新华村被划分为6个网格,村干部带头“进一户、清一户”,确保无死角排查积水和蚊虫孳生地。
“一开始,有老人不愿意倒掉花盆里的水,觉得‘小题大做’。”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壮伦回忆,为转变群众的观念,村里先发动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清理,再用“灭蚊”二字简化宣传重点,避免使用复杂术语。
“不说大道理,就告诉大家‘倒掉积水,就是灭掉看不见的蚊子’。”李壮伦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新华村已开展十余轮宣传,区直单位还派人支援,形成“网格排查+专业消杀”的联动模式,低容量、常量消杀交替进行,连油漆桶、旧容器里的积水都被逐一清理。村民的配合度也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清理门前杂物。
如今,新华村的村民不仅积极配合消杀工作,还会主动做好居家防疫,有的家庭主动定期清理家中杂物、检查积水,社区防疫与居家防疫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
“群防群治”理念深入人心
筑牢社区防疫屏障
外海街道石鹤利社区响应上级防疫要求,清积水、清托盘、清水养植物、清茂密草丛、清垃圾,拆闲置房、拆冷巷围墙,灭杀蚊子。
“之前在楼顶用泡沫箱种菜,想着能省点钱,没想到既占地方,又容易积水生蚊子。”社区住户王女士如是说。
在该社区,像王女士这种情况的家庭不在少数,各屋楼顶堆满了用泡沫箱、砖块、塑料袋等围成的小菜园和小花园,有较大的蚊虫孳生隐患。“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先和居民沟通,确定好哪些是需要清理掉的。清理时,我们会先帮居民把成熟的、可食用的蔬菜收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之后再联系吊车把泡沫箱等垃圾运下楼。”石鹤利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松根说,“在我们的帮助下,不少居民不仅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提醒其他居民别在楼顶堆杂物,不然蚊虫越来越多。”
“防蚊灭蚊,仅依靠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才能合力消灭蚊虫。”陈松根介绍,社区通过多次入户宣传,让“群防群治”理念深入人心。假期里,不少居民主动清理阳台的花盆积水与杂物;部分家长也通过“小手拉大手”加入社区义工队,参与入户倒积水、蚊虫消杀等工作。针对部分居民不理解、清理能力弱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做思想工作,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协助,攻坚多处长年遗留的卫生“黑点”。
“以前觉得被蚊子咬一口不算事儿,现在才明白基孔肯雅热原来这么严重,明白了清理杂物、灭杀蚊子的重要性!”租户谢华丽也加入社区清洁队伍,和义工一起清理楼道杂物。
此外,社区还向居民派发防蚊宣传资料,强调基孔肯雅热的严重性和蚊虫传播疾病的关联性,并固定时间引导居民点燃灭蚊片,将家中蚊虫驱至室外集中消杀,形成“室内驱、室外杀”的联动效果。
“经过社区大力宣传和主动引导,很多居民都转变了思想,从以前社区催着居民清理杂物,到现在居民催社区清理杂物,变化特别大。”陈松根表示,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社区防蚊防疫工作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既改善了居住环境,也筑牢了社区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