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茶山生态园打造集茶叶生产、加工、游、购、娱、养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茶园
谱写乡村振兴的“茶叶故事”
鹤山农商银行在古劳茶山生态园开展团建活动。
今年暑假,古劳茶山生态园举办了多期夏令营活动。
昔日,一望皆茶树,拥有五百多年植茶历史的古劳茶山茶香飘远。今日,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古劳茶山引入“公司+”模式,利用政银企的力量,让当地茶产业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古劳茶山生态园颇有人气,村民忙于耕种,游客三三两两前来体验。据悉,“古劳茶山生态园”项目由鹤山市古劳镇茶山经济联合社与鹤山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采取“公司+茶园+基地+扶贫户”模式,打造集观光旅游、体验茶文化、生产、品茶、民宿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打响鹤山茶品牌。
文/江门日报记者 李玲玲 吕胜很 陈倩婷 图/陈倩婷
A
重振茶山昔日辉煌
未有鹤山县,先闻古劳茶。古劳茶享誉盛名,早在清乾隆《鹤山县志》,就记载“古劳茶味匹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
濒临西江的古劳茶山,属鹤山、高明、南海3地的界山,过去因盛产茶树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庄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
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其中,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特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茶山原以出产茶叶闻名,后因茶叶被一些人“造假”,以致茶农“弃茶种花”,然而,茶山所产的茶叶芳香甘醇,一直以来远近闻名,近年来更是吸引了不少企业家在此处建厂设园,欲振兴当地茶产业。
鹤山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生便是其中之一,5年前,他从外贸行业毅然转行,到古劳茶山设厂种茶。“古劳茶之于鹤山,正如陈皮之于新会。我们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改造和接管历史遗留下来的茶园,并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发挥企业龙头作用。村民安心种茶,茶青由企业收购,负责加工和销售,共同做大做强茶产业,恢复昔日茶山辉煌。”刘生说。
据悉,鹤山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古劳茶山七星坑村与道坪村,承租第一期面积约66.7公顷土地,投入资金超两千万元,其中,已恢复旧茶园改造约26.7公顷,在此基础上,刘生计划继续扩大种茶面积,逐步恢复昔日30多公顷茶园的光辉历史。此外,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古劳茶,第一期还增设了茶园加工厂800平方米,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加工和生产,同时设立茶叶研究基地,与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共建茶科创新中心。
由于敬重古劳茶山的茶文化和历史,刘生特意申请了“古岩头”这一商标。他说:“古劳茶山出产的茶皆为上品,尤其是石岩头一带,种出的茶尤为珍贵。以往村民种茶、加工、销售是零散的,打不出牌子。现在希望能通过打造本地品牌,把鹤山红茶这一国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发扬光大。”
B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产业兴,村民富。2017年,古劳镇茶山经济联合社与鹤山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古劳茶山生态园”项目,旨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优化种茶产业链,实现产业帮扶、助力脱贫的目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据介绍,项目采取“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对古劳茶山开展精准帮扶。具体做法为:按三年为一期,出资人按每约667平方米茶田每年20000元,三年合共提供资金60000元给古劳茶山生态园,古劳茶山生态园每年以等价(20000元)的茶叶抵顶给出资人,另外每年向帮扶对象(1户约667平方米)支付总额为5600元的收益作为帮扶资金。
目前,在鹤山市政府、鹤山市工商联等大力发动下,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鹤山市雅瑶隔朗五金实业有限公司、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鹤山农商银行等21家企业及党组织出资126万元认领14000平方米茶田,支持21名精准扶贫对象投身种茶行业,帮助扶贫对象逐渐实现经济增收,改善生活。
“每亩地至少产108斤茶叶,其中大部分做成礼品给出资单位,约30斤放在门店销售,销售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此外,出资单位也可以组织到生态园内开展团建活动,体验茶文化。该扶贫模式,一方面通过企业极大地推广了古劳茶及其文化,另一方面也调动了本地的闲置劳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互惠互利。”刘生说。
由于帮扶了贫困户,鹤山古劳生态园有限公司也享受到更多的贷款便利和优惠。去年,该公司获得了鹤山农商银行的一笔精准扶贫贷款,共50万元,主要用于修路、购买肥料和茶苗等。“创业辛苦,做农业更辛苦,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目前来看,项目还没有很好的收益,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了金融机构的支持,路上就轻松多了。”刘生说。
C
布局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除了盛产茶外,古劳茶山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峰峦叠翠,潺潺流水,风光秀丽。当地的特色美食更是享誉广佛地区,其中以“茶山鸡”最为出名。自2004年上茶山的水泥路开通后,更加带旺了这一行业。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有的饭馆还建有简易的山泉水游泳池或民宿,满足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需求。
作为著名革命老区,古劳镇在茶山匠心打造了一条集革命传统教育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红色革命路线,全长6公里,由古劳茶山游击队驻扎点、茶山革命历史展览室、扶贫茶园和茶山生态园四大主要部分组成,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游览。
刘生十分看好古劳茶山未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2017年开发古劳茶山生态园时,便定位要充分利用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古茶科普、休闲养生、亲子体验、婚庆游乐、山地探险为一体的综合度假基地。
“依托现有资源,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禅茶及非遗文化与之融合,打造集茶叶生产加工、游、购、娱、养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茶园。”刘生介绍,项目一期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区、婚庆基地、星空营地及休闲养生区的低端木屋组团;二期建设包括青少年教育基地、休闲养生区的中端木屋组团;三期建设为休闲养生区的高端木屋组团。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00公顷。
今年暑假,古劳茶山生态园内就举办了多期夏令营,包括茶文化、户外茶山探险、茶修与花艺等主题的学习,让孩子们收获了一个充实的暑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也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品茶,颇有人气。
目前让刘生最烦恼的是山路的狭窄和不平。近日,记者来到生态园,上山之路仅有3米宽,坡陡、急弯,会车危险。特别是山腰到生态园路段,还没铺设水泥地,一路上颠簸不已,颇为艰难,这难免阻挡了游客的观光热情。“由于山路难行,山脚限时上山,到访的游客难免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刘生说。
刘生认为,要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修好山路是当务之急。“政府重视发展古劳茶山,正在加快进行道路修葺,预计今年内生态园路段的水泥地能完工,届时生意也会更好一些。”刘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