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水河” 今变“打卡点”
沙坪河“大变样”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民在沙坪河清泉如许公园锻炼身体。
开栏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从即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聚焦侨乡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聚焦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县域等微观主体,充分展示人们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形象反映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生动体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文/图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皇智尧
“30多年前,我们小的时候,这里的水很清澈,经常和小伙伴过来抓鱼、游泳,后来因为附近的工厂变多了,这里渐渐堆满垃圾,污水的排放也让这里的水又黑又臭,没有人愿意经过这里。现在,经过整治后,美丽的沙坪河又回来了!”在沙坪河清泉如许公园,市民陈崇业望向一旁从小陪伴自己成长的河流说道。如今,这里变化很大,放眼望去,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画面让他感慨万分。
作为鹤山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在去年底成功入选广东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昔日人人避之的“臭水河”,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附近群众每日必经的“打卡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水体发臭的“过去式”景象早已不见,映入眼帘的是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现在进行时”生态美景。沙坪河生态容貌“大变样”看得见、摸得着,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过去“垃圾堆满岸”
如今“美景映双眼”
走进沙坪河清泉如许公园,一旁是河畔的仿古栈桥,不少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采风拍摄,生机盎然的湿地滩涂中,水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成为了相机的最爱。步行道上,不时有戴着耳机的慢跑者擦肩而过。宽阔的咏春广场中央,武术爱好者正一拳一式地操练着。
沙坪河是西江的一级支流,流经鹤山市5个镇(街),流域内是鹤山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的中心区域,创造出鹤山80%的经济总量,滋养了鹤山近2/3的人。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快速扩张,沙坪河两岸的工厂、农业养殖设施越来越多,废污水排放量增多,水质严重下降,干支流水体长期处于劣Ⅴ类水平,生态严重退化,沦为人人避之的“臭水河”。
2016年,投入5.08亿元的沙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动工,重点整治沙坪河下游城区9公里,同时实施了城市防洪、道路和桥梁、景观及洲滩提升、截污管网、河流清障“五大工程”。其中景观及洲滩提升工程主要包括“一带三段八景点”的景观绿化,分鹤山文化、水乡特色与新城形象三段,建设“梯田花园”“清溪叠翠”“清泉如许”“三夹腾龙”“柳岸芳踪”“鹤舞沙坪”“荷塘月色”“千舟竞渡”等8个景观节点,最终形成沙坪河景观带。2018年,沙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两年的运营,这里早已成为当地市民的“打卡圣地”。
“现在沙坪河两岸修建得蛮不错,这些景点很漂亮,适合散步放松。”市民梁文博每天傍晚都会和家人一起到沙坪河附近散步,过去“垃圾堆满岸”,而如今“美景映双眼”成了她最直观的感受。
生态环境改善
带动乡村旅游
去年的江门市第七届健走马拉松嘉年华鹤山分赛场设在沙坪河沿岸,沿途风光旖旎,近3万人沿着河边健走成为“最美风景线”。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完工之后,两岸“水清、路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以及沿途优美的人居环境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丽宜居鹤山建设的显著成效,也带动了城市的“升级”,让城市更具吸引力。
沙坪河生态综合整治,打通了城乡供水、城乡治污、河流修复、空间贯通、文化景观的流域治理全产业链,同时基于当地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市民宜居的需求,在河道截污清淤基础上,深度挖掘鹤山龙舟文化、榕树文化、咏春文化、舞狮文化等传统文化特色,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塑造文脉与水脉交织的滨水景观空间,使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展现。
如今沙坪河两岸的生态湿地,吸引了大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在此栖息,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沙坪河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让沿河的鹤山市古劳镇乡村旅游声名鹊起,由于新修的堤路使交通更加畅顺,方便了游客到古劳水乡旅游,很多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节假日来到这里乘船感受原生态的水乡风貌,使得当地旅游业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