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挂牌办公的地方,依然保留着当时的木质门。
“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部队发展至1400多人”……这是隶属于华南抗日纵队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取得的赫赫战绩。部队成立于革命老区鹤山市宅梧镇,并曾在此开辟出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时至今日,宅梧依然留存着许多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痕迹。
8月28日,记者驱车前往宅梧靖村。不到一小时,便来到这个满是革命记忆的村庄。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行驶,路口一块巨大的红色雕塑引人注目,上面几个大字“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瞬间跃进眼底。
1945年1月20日,挺进粤中的中区纵队一部分与粤中区的抗日人民武装相结合,在这里组建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文/图 黎禹君 黎秀敏 麦伟华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抗日解放军”
走进靖村,在村中的余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两行大字清晰地刻在墙上,它见证了粤中人民无畏无惧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历史。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曾在这座祠堂驻扎3个多月,在这里领导了粤中区抗日斗争,并以宅梧为中心,开辟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今年60岁的村民余国强是土生土长的靖村人,他像很多老村民一样,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对这段在当地口口相传的历史铭记于心。
为贯彻执行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即土洋会议)关于全面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精神,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挺进粤中主力大队约500余人组成挺进部队,在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委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的率领下,从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向粤中四邑地区挺进,正式实施向西发展的战略。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四面环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44年11月7日,挺进部队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位于皂幕山区深处的鹤山县四区重镇宅梧,并于当日攻克国民党区署及警察所,进行破仓分粮。随即,中区纵队领导机关率挺进主力大队进驻宅梧镇靖村,司令部设于该村余氏宗祠,政治部设于该村李氏大宗祠,胜利实现了整个向西发展战略部署的第一步,此后以宅梧为中心,以皂幕山区为基地,全力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活动区。
望着眼前的宗祠,余国强娓娓道来:“当年12月,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和梁鸿钧抵达皂幕山区,在宅梧圩远香茶楼召开联席会议,传达贯彻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精神。会议决定:将中区纵队建制撤销,原纵队领导和机关一部分返回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组建珠江纵队;一部分继续留在粤中,与当地的抗日人民武装相结合,组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1945年1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驻地鹤山宅梧,向社会各阶层发出《通电》,宣布正式成立。根据上级决定,连贯宣布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干部任命名单:司令员梁鸿钧,政委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下辖4个团。1月29日,部队在宅梧举行“庆祝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大会”。从此,粤中区的抗日斗争,开始了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部队成立1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牵制日军兵力5000余人,毙伤俘敌200余人,成为粤中区抗战的一面旗帜,为配合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为粤中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革命精神
余氏宗祠是一座清代建筑,是一间三进四合院祠堂,占地面积1651.2平方米,建筑面积667平方米。“我还在这里读过几年小学。”余国强回忆道,“1969年,由于村里缺乏资金建小学,将四座建筑的其中三座拆掉,木板铺阁变卖用作建校资金,砖瓦用作学校建设,空地置闲,仅保留了后楼的右座。”
通往右后楼的巷子里,两侧的墙面有序地张贴着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振奋人心。来到这个当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挂牌办公的地方,发现这里依然保留着当时的木质门。门口上方,悬挂了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题写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的木匾。
在省、江门和鹤山的各级部门积极支持和帮助下,鹤山市、镇两级政府筹集资金按照原貌重建了余氏宗祠,重建工程于2010年10月竣工。重建的祠堂里,设有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旧址展览馆,于2014年6月对外开放。走进展览馆,细细参观陈列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人仿佛走进那段峥嵘的抗战岁月。
来到祠堂门前,悬挂的牌匾同样引人注目。作为我市重要的军事设施革命遗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被公布为广东省、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鹤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都在诠释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很多旅游者关注的热点。”宅梧镇党政办公室党员干部介绍,“在靖村‘红色旅游’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将根据余氏宗祠、李氏大宗祠、余少杰故居等重点项目,结合宅梧优美的生态环境,串成一条旅游线路,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传承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走出静静的祠堂,仿佛走出历史的尘烟,看到祥和的村庄生活,让人顿感和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