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苏山水人家”项目采用“政府+企业+行政村”合作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图为共和镇来苏村民宿广场。
今年以来,鹤山市委“两新”工委立足“两新”组织发展实际,以“学党史 悟思想·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开展了“红色领航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助推“两新”组织积极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目前,鹤山已有14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与全市112个行政村建立结对联系,构筑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格局。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实习生/赵瑞城 通讯员/郝小博 林忠文
结对共建 释放红色动能
今年,鹤山市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红色领航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的通知》,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鹤山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和各镇(街)党(工)委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党建引领。
据了解,鹤山市常态化开展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推进“应建尽建”,2020年以来,新单独组建66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织密。同时,鹤山重点推动党组织建设有力、产业结构成熟的“两新”组织与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打造村企联动的“红色搭档”模式,健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目前,鹤山有14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与全市112个行政村建立结对联系,通过结对联建、促进就业、公益捐助等措施,发挥“两新”组织优势,有效链接社会资源,带动农业产业劳动者提升劳动技能,促进产业发展,协助解决影响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的难题,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资源共享
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各“两新”组织党组织与行政村建立结对联系后,积极对接行业资源,物色条件成熟、有资源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行政村作为推荐对象,给予重点扶持,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引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鹤山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现代化种养管理、项目工程建设、互联网运营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有效帮助结对行政村提高集体产业经济效益。
鹤山还根据结对行政村的地域特色和资源分布情况,打造供应链、加工链、循环链等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村企互动,密切产销衔接,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目前,鹤山市已培育形成“莱苏农村电商小铺”“双合生态有机茶园”“宅梧荔枝基地”等优质产业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古劳茶山生态园项目得到42家热心企业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助力农民增收。
多方共驻
提升基层公共服务
今年以来,鹤山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结对行政村协同共治,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纠纷调解、信访化解、群防群治等社会事务,助推法律服务、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领域的人才扎根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例如,今年以来,惠风和畅社工服务中心已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服务12个,上门服务重点关注人群4210人次,志愿服务时数达1107小时。
在推动就业帮扶方面,鹤山着力加强村企劳务协作,组织“两新”组织在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创建就业基地、爱心工场等,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和江门市豪爵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积极创建省残疾人就业(一级)基地,招聘残疾人到公司工作,并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岗位,已有效帮扶540名残疾人就业。
鹤山还积极推动政银合作,打造“金融村官”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促进金融服务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目前,鹤山首批驻村的50名“金融村官”已正式签约受聘,帮助村民获授信19笔,总金额达761万元,涉及项目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装备配置和农药饲料购买等。
此外,鹤山鼓励“两新”组织充分挖掘鹤山红色文化、乡村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巩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例如,共和镇来苏村的“莱苏山水人家”项目采用“政府+企业+行政村”合作模式,规划建设一个集茶文化、水文化、古建筑文化于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示范景区。
环境共治
建设美丽乡村
在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方面,鹤山鼓励“两新”组织紧密结合结对行政村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投资开发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助推农业与旅游、文化、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共进。
例如,江门市好彩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双合镇签订《全面提振双合镇茶产业战略合作意向书》,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侨民)”的合作模式,打造生态茶园,建设现代化茶厂,并衍生发展主题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大茶文化研学游、农耕体验游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山一园一基地”的格局。
宅梧镇自来水有限公司党支部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帮助上沙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解决了困扰村民的饮水难题。隆田水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在种植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宅梧镇双龙村村民提供农作物种植、农资选购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提供有效帮助。
鹤山市还发挥“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多、联系服务对象多的特点,动员党员群众、爱心企业、公益慈善团体等广泛开展“一元爱心日”“微心愿”“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其中,“培创英才助学计划”得到了各商会、协会、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已累计筹集助学款1129万元;“一元爱心日”活动已累计募集善款1700多万元,帮扶群众超3.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