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张舜同 通讯员/唐锦标
提供基础托管服务、举办素质提升课程、对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到位……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发布以来,鹤山市协同各方积极部署,强化相关监管措施,并制定《鹤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推进“双减”落地落实。
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
据了解,校内课后服务是以学生需求、家长自愿选择为原则,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宗旨,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和课程,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校内课后服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素质提升课程,该课程以学校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为学生提供下午4:30放学后至6:00的素质提升课程服务;二是基础托管课程,提供下午4:30放学后至6:00的基础托管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2月,为进一步解决下午放学后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同时,助力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鹤山市沙坪街道中心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调研并统筹推进在校学生的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并在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间,共选取了沙坪一小、沙坪六小、沙坪七小3所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其成效得到了家长、学生的点赞。
据统计,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鹤山市各试点学校合计共有学生5618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数3105人,参与率约55.3%。此外,各试点校合计共有教师205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数192个,参与率约93.7%;参与课后服务校外聘请人员达180人。
据了解,鹤山市将根据《方案》,从今年9月1日起,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实施校内课后服务“5+2”模式(即每周周一至周五共5天,每天服务不得少于2学时),而晚托结束时间不得早于18时。此外,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行学生弹性离校机制,不得强制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同时,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机制,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参加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多种课程提升学生素质
基础托管课程是解决下午放学后家长接送难问题的重要措施。据了解,基础托管服务内容是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作业、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同时,各校根据各年级基础托管的学生报名人数及所报的基础托管的时间段,编制晚托班,并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看管学生和做好学生的课业辅导。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鹤山市还借助课后服务试点的契机出招。今年以来,鹤山市部分学校通过购买符合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服务,提供下午放学后的素质提升课程。
今年2月,鹤山市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第三方机构评审,其中,参加甄选的各培训机构须围绕办学质量、课程特色、师资队伍等方面向由学校领导小组、家委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展示,鹤山市按照“机构有资质、课程有特色、师资有资格、教学有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原则,选出多家经验丰富、管理规范、家长认可的培训机构,并将其纳入第三方机构信息库,择优选取符合各学校办学特色的机构和课程,开展素质提升课程,其中,素质提升课程涵盖体育类、艺术类、语言类、科创类、益智类等多个领域。
“孩子下午4:30就放学,而我们的工作一般都要5:30后才下班,家离学校较远,老人家也不方便接送。学校试点课后服务后,我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照顾,孩子还能在学校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孩子开心,我们省心!”家长施先生说。
据了解,下一步,鹤山市将根据各校发展和现有特色,进一步打造各学校龙头项目,同时,继续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课程质量,并合理设置素养课程,提高学生参与率。完善管理平台的准入制度,扩大普惠面,切实解决更多家庭“课后无人看管、家长接送难”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和优质的校内课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