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城乡发展、聚焦民生福祉。
潮涌西江千帆竞,花开鹤山别样红。对鹤山人民来说,过去五年是埋头苦干的五年,是励精图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的五年,是砥砺逐梦的五年,是赶超跨越的五年。
五年风雨兼程,成就令人鼓舞;五年砥砺前行,不忘为民初心。
鹤山市十二届一次党代会以来,鹤山市委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三带三心”城市格局,全面建设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五年来,鹤山各项事业发展良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谱写了跨越赶超的崭新篇章。
A 内强外拓 发力赶超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鹤山市坚持工业立市、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五年。鹤山咬定发展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经济发展一年一大步,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县域前列,发展成果惠及鹤山百姓。
转方式、调结构成为鹤山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传统制造产业在“调整优化”中提档升级,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4.44亿元,涌现出世运、雅图仕、东古、联塑等4家税收超亿元企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加快集聚发展,中创材料谷、万洋众创城、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等制造业集聚平台成功落户,引进华鳌合金、荣阳铝业、创维显示等一批超20亿元项目;万年松、南方清关中心等跨境电商项目建成运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省级茶叶产业园。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二五”期末的7.1:54.6:38.4调整为2020年的8.3:46.8:44.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鹤山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塑造气势磅礴的大城格局:鹤山工业城成功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和省级产业转移园;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省复评,扩园工作有序展开;雅瑶万亩新兴产业园启动规划编制;珠西物流中心与盐田港集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开创了深江合作、区域互动、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物流产业新城PPP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并完成招投标;国际陆港EPC项目正式动工;江门北站300万吨货场完成扩建,吸引了普洛斯、维龙、熙麦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物流枢纽雏形已现。
创新,成为驱动鹤山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动力。沿国道325线创新产业带加快构建、鹤山工业城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成为拉动鹤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成立鹤山市创投基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去五年,鹤山分别新增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和18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2个,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46家;成立鹤山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水木深研鹤山城市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社会实践基地等人才载体;出台“人才新政十九条”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子女入学、养老补贴等配套政策,按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有效扩大人才储备总量,提升人才服务环境。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鹤山投资13亿元改造国道325线大雁山至桃源段,拉开城市框架;完成江门大道北鹤山段、滨江路、江罗高速、沈海高速、广中江高速等新改扩建,实现10公里内镇镇通高速;推进南沙港疏港铁路建设,成功争取珠肇高铁在鹤山设站并先行动工,加快鹤山迈入高铁时代,成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20年鹤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4.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在江门地区排名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4.2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3.8亿元;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4亿元;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68.41亿元,完成率为119.61%;累计承接超亿元项目193个,累计投资额1173亿元。
B 聚焦民生 统筹发展
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
过去的五年,是鹤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城乡发展、聚焦民生福祉的五年。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新成效,跻身“海绵城市”省级试点,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中国人居环境奖等。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多点开花,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多次排江门第一,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创近五年来最好水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年间,为了蓝天、碧水、净土,为了人民的幸福,鹤山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气环境持续优化;主要河流水质情况良好;完成了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项目;沙坪河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入选广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创建了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6个镇级森林公园以及古劳水乡省级湿地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52.4%;耕地保有量2.14万公顷;全市有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处理能力11.61万吨/天,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6.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鹤山积极构建“三带三心”城市格局,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融”共进,城镇化进程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4%;新城中心建设提质,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铁夫美术馆先后建成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华侨城古劳水乡一期首开区开业,大雁山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古劳水乡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潭山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鹤山红色文化两天游线路入围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宅梧镇、双合镇入选“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龙口霄南村获评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共和镇来苏村获评“广东十大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安居和乐业,这是百姓的朴素愿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五年,鹤山市坚持把民生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累计民生支出达148.5亿元,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年均增长12.7%。全市增加中小学学位超1.1万个,高起点规划鹤山职教园区建设;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10家镇级“医共体”医院运营,鹤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和鹤山市妇幼保健院附属楼等项目动工建设;“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养老、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7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对口帮扶龙州工作走出粤桂扶贫新模式、新范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完成医疗队支援相关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C 改革创新 从严治党
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
过去的五年,是鹤山市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从严治党的五年。鹤山全市上下保持着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凝聚起了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鹤山勇闯“深水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办企业全流程1天办结;项目“拿地即动工”实现常态化;率先在江门地区试行食品经营环节“一窗办理”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10个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入库项目数量和规模在广东县级市中均位居前列;推进“城镇化基金+PPP”“产业基金+招商”“城镇化基金+片区开发”等新模式,推动镇村级工业园“工改工”升级改造,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探索点状供地改革,鹤山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五年来,鹤山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通过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尤其是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学习伟大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高质量完成中央巡视广东和省委巡视鹤山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成本届鹤山市委政治巡察全覆盖。意识形态管理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更加有力,典型宣传持续深化。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过去五年,鹤山书写着乘风破浪、砥砺奋进的发展故事;面向未来,更加美好的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杨光明 图/谭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