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审议鹤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11月26-29日,鹤山“两会”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围绕鹤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为加快推进鹤山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湾区现代化创业之城新局面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们围绕中欧合作区建设、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鹤山发展蓝图,振奋人心,作为代表、委员,今后将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齐心协力推动鹤山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文/图 谌磊 张舜同
关键词:中欧合作
打造国际化运营团队 抓好“头号工程”
鹤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启中欧合作新篇章,提升中欧合作“首位度”,把中欧合作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一是把中欧合作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进一步明晰了中欧合作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二是在过去五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体现了鹤山的冲天干劲。三是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战略。”鹤山市政协委员、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梅说。
鹤山市人大代表、鹤城镇党委书记丁俊超说:“中欧合作区建设是鹤山未来的重点工作,鹤城镇作为鹤山工业城‘一城三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将紧密配合鹤山工业城,围绕打造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平台,在各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和协助工作。”丁俊超表示,鹤城镇将抓好对企服务,扶持壮大辖区已有欧洲企业和有对欧业务的企业,让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推动在谈项目加快落地,助力壮大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平台,撑起国家级平台的身份。
鹤山市政协委员、鹤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赵佳表示,近年来,在鹤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鹤山以鹤山工业城为主阵地,加强与欧洲的产业对接,为中欧合作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鹤山在探索中欧合作模式、创新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实现与国际资源精准对接、更好服务欧洲企业等方面要承担重要角色。“目前,鹤山缺乏熟悉中欧深度合作模式的运营团队,存在中欧对接渠道较窄、交流合作渠道未常态化、对欧高端人才供需存在矛盾等问题。未来,需要打造国际化运营团队,加快中欧合作区建设。”赵佳表示。
关键词:民生保障
办好惠民实事 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鹤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健康鹤山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投入,推动鹤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尽快投入使用,做强医疗重点专科,逐步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鹤山市人大代表、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王苏淮表示,近五年来,随着鹤山经济的发展,鹤山市委、市政府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不断加大,其中就包括推动鹤山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和第三人民医院建设。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对医护人员也给予了足够保障。“我作为医疗单位中的一员,将从实际工作出发,为鹤山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王苏淮说。
针对鹤山“力争到2023年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鹤山市人大代表、古劳中学校长黄辉海说:“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沙坪街道和平社区党委书记温鹤荣对鹤山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很有信心。“近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鹤山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道路整洁了、公园多了、环境好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温鹤荣说。他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接下来,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认真聆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关键词:产城融合
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 打造“城市客厅”
“产城融合是鹤山市未来产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要构建大城格局新风貌”,张梅如是说。她认为,目前,鹤山在产城融合方面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一是中心城区产业首位度不够,“城强产弱”现象突出;二是中心城区吸引力不强,打造“大城格局”骨架不够;三是工业园区公共配套不够,存在产城脱节的隐忧。
张梅建议,鹤山市应大力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以鹤山大道整体改善为重点,打造鹤山“城市客厅”,加快构建大城格局;促进环沙坪产业带与鹤山中心城区深度融合,推动组团发展;以省级大型产业园区、中欧合作区的建设为契机,推动“一街四镇”(沙坪街道、雅瑶镇、古劳镇、龙口镇、桃源镇)抱团发展,重点抓好珠西物流产业新城、龙口精细化工园、雅瑶万亩新兴产业园、桃源高铁新区建设;以中欧合作区为重点,规划建设有欧洲“风味”的特色城镇;以古劳水乡的开发为重点,通过“文化+旅游+城建”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关键词:集聚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人才扎根本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鹤山要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这一内容引起了不少关注。
鹤山市政协委员、广东瑞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德育说:“目前,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推出了较多优惠政策。同时,也应重视中层次人才、技术工人等的引进,他们是企业用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骆德育看来,要让中层次人才、技术工人在鹤山“落地生根”,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很重要。骆德育说:“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育人留人激励机制,同时,政府也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比如,对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增强应届毕业生的归属感,促进人才扎根鹤山。”
“过去五年,鹤山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等高端创新科研平台7个,数量位居江门三区四县首位。”在鹤山市政协委员邓伟强看来,人才政策应包括引进、培育、保留、退出等各个环节,接下来,鹤山要以中欧合作区的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人才管家”队伍建设,为人才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
“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也可带动人才发展,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可以让人才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邓伟强表示,鹤山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要做好全产业链条人才的对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