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洛其正在全神贯注地制作紫丹苏陶杯子。张舜同摄
坯体晾干后,用颜料在坯体上书写,待颜料干透后就可以进窑煅烧。 欧蕊荣摄
苏洛其向记者展示紫丹苏陶制品。
苏洛其将陶艺制品坯体放入窑中煅烧。 欧蕊荣摄
将泥团放在拉坯机的中心定好位,按照所制器皿尺寸的大小或形状进行拉坯。
开栏语
鹤山人文底蕴深厚,在历史的长河中,鹤山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形成了极具鹤山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这是鹤山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近年来,鹤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鹤山狮艺、咏春拳、鹤山红茶等一批传统民间艺术和技艺蓬勃发展,进一步擦亮了鹤山文化品牌。
当前,鹤山民间艺术仍有许多瑰宝不被人所熟知,面临着传续难题。为展现鹤山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挖掘鹤山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本报今日起开设《聚焦鹤山民间艺术》栏目,适时推出相关报道,为推动鹤山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敬请关注。
鹤山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特点,让这里成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的热土,更吸引了众多民间艺术手艺人在此扎根,鹤山紫丹苏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苏洛其便是其中一员。
苏洛其出生于佛山市石湾镇一个制陶世家,紫丹苏陶制作技艺是苏氏家族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
1991年,苏洛其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鹤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鹤山当地有两种特别的土质非常适合制作紫丹苏陶陶器,便决定扎根鹤山,并在鹤城镇南洞村开设了工作室。
2020年,紫丹苏陶制作技艺入选鹤山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如今,苏洛其在坚持采用传统手法制作紫丹苏陶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让紫丹苏陶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更希望以紫丹苏陶陶艺产品为载体传播鹤山文化,培养更多热爱陶艺的年轻人,传承发扬紫丹苏陶制作技艺。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图/视频 江门日报记者 陈佩筠(除署名外)
A 刻苦求学
打下扎实基本功
记者在苏洛其的工作室看到,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制作一个紫丹苏陶杯子。只见他将一块沾了水的矿泥团放到拉胚机车盘中间,并用拇指按压在泥团顶部,两只手掌轻轻包覆在矿泥团外围,伴随车盘的旋转,不断调整拇指和手掌的角度与力度。不到5分钟,原本不规则形状的矿泥团在苏洛其的手中变成了一个杯子。
想要传承和发扬紫丹苏陶制作技艺,扎实的制陶工艺基本功不可或缺,苏洛其精湛的技艺离不开先天的环境熏陶和后天的努力。在父辈的影响下,苏洛其从小便接触陶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9岁那年,他被父亲引荐到佛山市石湾陶瓷工艺厂工作,正式踏上了学习制陶工艺的道路。
“初到工艺厂科研室当技术员,首先要学习相关原料的分配比例以及各种原料搭配后的效果,如果没有师傅指导的话,刚入门的新手很难掌握其中的原理。而当时的师傅们思想都较为保守,大多不愿意向他人传授相关知识。”苏洛其坦言,好在有父亲的指导,他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相关知识。苏洛其的努力,也让厂里的师傅们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新人刮目相看。
制陶工艺讲究的是“土”与“火”的相互磨合,不同的温度烧制出来的陶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窑变”,苏洛其便是在炉窑前练就了自己的“火眼金睛”。“在那个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都是通过目测炉窑中的火焰颜色来判断火的温度,从而把控火候。比如火焰开始发光,则表示温度已经达到1230℃;当火焰颜色开始发白,则表示温度已达1300℃。”苏洛其说。
为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他来到著名的石湾美术陶瓷厂拜师学艺,凭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得到了当时较为著名的制陶师傅陈绍、霍日增、刘传等的悉心指导,为日后传承紫丹苏陶制作技艺打下坚实基础。
1976年10月,应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办公室之约,苏洛其成功研制供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用的花板配方,创造了陶瓷花板可耐酸耐碱、抗高低温、超强耐风化的使用纪录。
B 继承技艺
改良紫丹苏陶制作配方
谈起从事制陶行业以来记忆最深刻的事,苏洛其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成功研制仿唐朝陶瓷紫砂斋钵的故事。
据介绍,韶关市南华寺有一个六祖慧能使用过的陶瓷紫砂斋钵,该斋钵从初祖依次传承至六祖慧能,全国仅此一个,据传该斋钵具有保鲜功效。
1978年,南华寺需要定制一批仿照该斋钵制作的仿唐朝陶瓷紫砂斋钵作为全国佛教会议礼品,南华寺的业务人员走遍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招募能工巧匠进行仿制,但都没有仿制成功。最后,该业务人员来到当时的石湾陶瓷工艺厂,找到了担任技术员的苏洛其,让他尝试仿造。
“制作具有保鲜效果的斋钵,其难点就在于如何通过原材料的配比进行烧制,我尝试将各种不同的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烧制,尽管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却始终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苏洛其回忆。
就在苏洛其一筹莫展之际,经验丰富的父亲指导苏洛其把每一种原料进行单独烧制,在了解每一种原料的性能和效果后,再根据原料性能进行混合配比烧制。苏洛其按照父亲传授的方法,对100多种原料进行了单独烧制,最终发现紫丹苏陶的制作原料便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以有效增强器皿的保鲜效果。他立刻选用紫丹苏陶的制作原料与其他透气性较好的原料进行烧制,终于成功研制出具有保鲜效果的仿唐朝陶瓷紫砂斋钵。
在斋钵的研究生产工作结束后,苏洛其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紫丹苏陶制作技艺越发感兴趣,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对该技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继承了该技艺。如今,紫丹苏陶制作技艺在苏洛其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其中通过发挥鹤山本土资源优势,在制作紫丹苏陶的部分原料中采用了鹤山矿泥,进一步改良完善了紫丹苏陶的原料配方。
C 匠心独运
创新形式 丰富内涵
苏洛其告诉记者,在他任职石湾陶瓷工艺厂期间,石湾美术陶瓷厂有一位在陶瓷雕刻技艺方面十分有造诣的师傅刘传,其儿子也在石湾陶瓷工艺厂工作,刘传便常常到厂里为儿子传授陶瓷雕刻技艺。为了能够旁听大师的授课,苏洛其常常跟在旁边听课学习。
“刘传师傅的技艺特色便在于雕刻人物时对各种细节的细致刻画,如人物的神态、眼神、骨骼、手纹以及衣服的褶皱等都是他刻画的重点,这也启发了我要更多地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尝试将其应用到陶艺艺术创作当中。”苏洛其表示。
走进苏洛其的工作室可以看到,该工作室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其亲手制作的紫丹苏陶陶器,其中最吸引记者眼球的便是一个以高举着的拳头为造型的抗疫主题紫丹苏陶陶雕。该陶雕的“拳头”部分细节刻画十分精细,紧握的拳头看上去十分有力且充满斗志;而在手臂部分,苏洛其别出心裁地将一个“福”字设计成医护人员和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医药箱,寓意着对医护人员的祝福;在底座部分,苏洛其用自己擅长的书法表达对医护人员的鼓励。能够打造出如此匠心独运的紫丹苏陶陶器,除了离不开苏洛其对自身技艺的不断打磨,更离不开他对于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苏洛其表示,传承紫丹苏陶制作技艺,除了要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外,还要做出适当创新,通过结合时代主题、社会时事等内容,让紫丹苏陶制作技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紫丹苏陶陶器的造型和文化内涵,从而使紫丹苏陶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
“我从小就爱好书法和美术,这反而成了我挖掘紫丹苏陶文化内涵的优势。我认为,陶艺与艺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苏洛其表示,如今,他还把美术、书法等元素融入紫丹苏陶制作技艺当中,为紫丹苏陶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紫丹苏陶陶器能够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和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观念。
2017年,苏洛其创作的“紫丹器皿”系列作品获江门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技艺展金奖。
D 自费造龙窑
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制陶技艺
鹤山制陶历史悠久,共有四处唐代窑址,包括古劳凤冈窑址、古劳宏冈窑址、沙坪玉桥涌头冈窑址、沙坪坡山西头冈窑址。经专家从现场采集的青瓷有碗、罐、陶器等文物,经分析证实,鹤山远在唐代已盛产陶瓷。
提及制陶技艺历史,则不得不提到“龙窑”,这是在技术欠发达年代陶艺人以柴火为燃料烧制陶瓷制品用的传统炉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龙窑独特的氧化气氛,用其烧制的陶瓷器产品会有独特的釉色效果。据苏洛其介绍,在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陶艺人使用天然气炉、电炉等烧制瓷器已是一种时代趋势,但仍有部分陶艺人愿意花钱建造传统龙窑来烧制陶瓷器。
“鹤山龙窑具有南方窑的特色,与‘南海古灶’等一脉相承。”苏洛其介绍,为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制陶技艺的发展历史,推动紫丹苏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苏洛其多次考察现存的“南海古灶”等窑址,并于去年底在自家工作室旁的空地上按照唐代龙窑的风格设计建造了一座龙窑,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
“龙窑虽然诞生于技术欠发达的时代,但其烧制陶瓷器的产品效果却远比如今主流的天然气炉、电炉等烧制出来的产品要优秀许多。龙窑不仅是陶艺人的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值得传承下来的文化印记。”苏洛其说。
E 传承与发展
将自己的工作室打造为研学基地
“技艺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而培养更多热爱陶艺的年轻人,让紫丹苏陶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苏洛其说。
苏洛其表示,传承传统技艺要从娃娃抓起,他计划将自己的工作室打造为紫丹苏陶制作技艺研学基地,为市内外学生提供学习非遗技艺的场所。“学无止境,我认为传授技艺不需要有所保留,希望更多人愿意来了解和学习紫丹苏陶制作技艺,并通过相互学习产生交流,挖掘更多优秀做法。”他笑道。
“紫丹苏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其制作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鹤山市文化馆馆长梁彩虹说。梁彩虹表示,传承和发展紫丹苏陶制作技艺,一是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培养新的传承人和技艺创新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要加大传承力度,传承人可通过开设研学课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等学习紫丹苏陶制作技艺相关知识并推动他们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同时要通过正式收徒授课等方式,寻找传承人;三是要结合时代主题与潮流,精准定位受众人群,并对紫丹苏陶制作技艺作进一步创新,打造更多特色产品。
据了解,目前,鹤山市文化馆正在加紧完善非遗传习厅建设,待正式对外开放后,将开设非遗传承课堂,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和学习非遗项目,助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名词解释
紫丹苏陶
紫丹苏陶采用纯手工制作,不经抛光,造型随意洒脱,设计精巧,作品遵循石湾陶艺特色,浑然古朴,美观实用。紫丹苏陶陶器采用高温烧制,原材料采用南泥北矿(包括鹤山、江西、广西、山西、云南等多地原料)和多种砂泥(现在也称紫砂泥,有红、黄、白、黑等颜色)根据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烧制,其众多原料中有一种鹤城镇少见的岩土,用这种岩土烧制出来的陶器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可使陶器内的液体等不易变质;此外,其陶土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吸附杂质,具备一定的养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