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易航 通讯员/冯国华) 记者昨日(8月11日)从鹤山市博物馆获悉,位于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的大凹关帝庙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继昆东宋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之后,鹤山市第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鹤山县志》记载,大凹关帝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如今,它已成为鹤山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古庙宇。大凹关帝庙广泛采用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壁画、名家书法等作为装饰,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既承袭了传统的礼制建筑精髓,又秉承了广府地区兼收并蓄、多元复合的传统建筑手法,同时,采用本地建筑材料,是一座极具地方特色的庙宇,也是研究广府建筑艺术的“活标本”。
虽历经近三百年沧桑巨变,但大凹关帝庙仍保存得较为完整,这离不开大凹村村民的守护。“一直以来,大凹村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关帝庙文物修缮与保护、历史文献资料收集等工作,深化村民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大凹关帝庙在村民心中是非常神圣的,逢年过节,村民们都会在庙中举办祈福活动。”共和镇大凹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英全表示,接下来,村委会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活化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