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坚持以“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让广大来鹤投资兴业的企业享受便利。图为江门风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提前6个月实现设备进场安装。
“信用+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养殖户资金难题。
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者从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在今年9月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通报中,鹤山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中排名第60,在广东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排名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鹤山多年来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
今年3月,鹤山正式被纳入全省4个省信用建设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项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入选以来,鹤山扎实推进省赋予鹤山的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进一步推动“信用基因”融入鹤山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力探索,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赋能鹤山营商环境升级,全面建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朱强 麦梓婷
A 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城市信用综合指数不断攀升
近年来,鹤山以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在信用政策制度贯彻落实、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提升信用服务重点工作、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城市信用综合指数不断攀升。
“我们坚持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机制,做到数据尽享、监管有度、惩戒兜底。”鹤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侯锦强表示,近年来,鹤山不断强化平台信息共享服务能力,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督促考核力度,着力推动信用信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坚持“颗粒归仓”工作思路,实现了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用动态、“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数据共享。
据统计,近年来,鹤山累计公示“双公示”信息超21万条,归集“信用承诺、履约践诺”数据信息超7万条,社会信用信息“公开度”的提升和应用,为鹤山各领域开展诚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鹤山还通过建立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推动有关部门在行政执法、劳动保障、纳税等重点领域对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进行行业信用评价,并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制定本行业、本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以信用手段规范行业监管。
例如,在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目前,鹤山已建立健全了环保、交通运输、税务、产品质量、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招标投标等40个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制度,依据共享的信用信息,结合各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符合行业特征、监管需求的各领域信用评价标准,对监管对象进行信用分类,运用信用分级结果进行监管。
在深化信用信息报告应用方面,鹤山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10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信用报告辅助进行审批监督。其中,在江门市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申报领域,通过应用信用报告进行审批,共筛选出36家符合奖励条件的诚信商贸企业向上报送,为诚信企业“放行”。
此外,鹤山进一步深化信用信息融入政务服务,建立健全以信用信息为依据的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依托江门信用联合奖惩系统,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办理业务流程中嵌入信用信息查询,目前累计查询超3.7万次,并对存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实行准入、审批限制等联合惩戒措施,实现“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
B 将信用融入审批流程 助力重大项目落地提速
“鹤山市要致力打造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县(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鹤山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近年来,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鹤山全市上下共同的目标,鹤山推出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硬招,让广大企业感受到了鹤山的“诚意满满”。
近年来,鹤山坚持以“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充分用好企业信用承诺机制,让广大来鹤投资兴业的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了解,今年以来,鹤山新引进福建友谊新材料等超亿元项目62个,计划投资总额超203亿元。为更好地服务签约项目落地动工建设,鹤山全力做优服务,探索将信用融入审批流程等举措,有力保障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鹤山大力推广“一袋式作业”服务,活用信用承诺制进一步压减项目审批流程。同时,推出项目管家上门服务,从招商引资到项目建设全流程帮办代办,审批时间由55个工作日缩减至36个工作日,审批时限缩短35%。
以计划总投资40亿元的福建友谊新材料项目为例,该项目于今年1月19日签约,4月2日获得用地,7月19日正式动工建设。据悉,对比一般项目从明确投资意向到提供可施工建设用地需时180日至270日,在法定流程框架下,福建友谊新材料项目所需时长压缩至111日;从用地报批到地块挂网仅用31个工作日,较常规3-4个月时间大幅压减;从评审过会到落地开工仅用时3个月,跑出了鹤山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鹤山各部门提前介入,贴心做好服务,帮助项目提前动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鹤山效率。我们将全力做好项目建设,争取一年内建成投产。”福建友谊胶粘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子茂说。
今年5月,鹤山创新推出了重点项目“完工即投产”工建审批这一创新举措,通过建立工建项目联合验收机制,综合运用“承诺+容缺+限期补正”等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提前开展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分栋分批验收等工程,让广大企业投产时间较常规模式下提前了3-6个月,大大压缩投产时长,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推动项目加速落地见效。
位于鹤山工业城A区的江门风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完工即投产”模式的受益者。据了解,江门风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显示背板、智能电子产品、新能源零部件等五金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目前市场需求订单纷至沓来,新厂房急需加快建设,尽快进入投产运营。
为此,鹤山各相关审批部门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完工即投产”所需条件及相关资料,并组织“鹤心意”政务服务队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完工即投产”举措,风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原计划该项目在顺利验收后最快年末才能安装设备,现提前了6个月实现设备进场安装,为项目快速投入生产抢占市场、早日达成投资目标赢得先机。
“多亏有‘鹤心意’政务服务队多次上门服务,指导我们完成‘完工即投产’办理,设备才可以提前进场安装和调试,我们项目才进行得这么迅速,还省去了房租等费用成本。”江门风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吴先生说。
此外,鹤山还大力推广“拿地即动工”审批模式,通过推行预审制、工业物流项目告知承诺制,精简整合审批环节,按“清单制”“豁免制”“集成审批”等要求提前做好供地准备,进一步压缩了项目拿地动工时限。推广“拿地即用电”模式,鹤山通过运用信用报告代替相关用电产权证明的方式,实行“承诺备案+事后监管”,推出工业园区“信用办电”等服务。
C 拓展金融领域应用 让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硬通货”
近年来,鹤山聚焦涉企服务,积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应用,努力推动信用成为企业融资发展的“硬通货”,助力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例如,加强金融机构和征信评级等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跟踪监测预警,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授信,扩大银保机构信用合作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据悉,鹤山大力推广“信易贷”平台,已上线“入园贷”“商会精英贷”等5个金融产品,累计注册9391家企业,成功授信超22亿元,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近年来,鹤山还围绕“百村共兴”“百村共建”“百村共治”行动,纵深推进“信用+农村”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推出“村民贷”“渔悦贷”“茶叶贷”“惠农贷”“真猪贷”“林业贷”等金融产品。去年,鹤山全市共发放“渔悦贷”1.57亿元、“茶叶贷”0.56亿元、生猪活体抵押贷1.17亿元。
今年,鹤山围绕信用建设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积极探索打造“信用+”十大应用场景。其中之一是“信用+金融服务”应用场景,即通过利用企业信用信息,挖掘更多潜在融资需求,加大对企业及个体户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融资可得性,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桃源镇蟠光村养殖户李伟业是“信用+金融服务”应用场景的受益者之一。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蟠光村积极发展澳洲蓝龙虾生态养殖,以农村三产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为解决养殖户资金难题,蟠光村党总支挖掘整合各类市场要素和社会资源,不断扩充和完善“积分制”应用场景,联合鹤山农商银行开启“积分制+信用贷款”的新尝试,利用金融活水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村民可根据积分高低享受不同的贷款服务,积分高、排名靠前的村民可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及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根据积分高低可以享受不同的贷款服务,积分高、排名靠前就代表信用较好,能获得比较高的贷款额度及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李伟业说,经过银行资格审核,自己已经成功申请10万元的信用贷款,比普通贷款额度高出1倍。
侯锦强表示,鹤山将以争创全省信用县为契机,继续用好城市信用监测这一有力抓手,立足鹤山实际,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绿美广东、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更多有特色、可推广的“信用+”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城市信用建设水平,以信用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助力鹤山“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