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瑶镇昆东元太线的风貌大大提升。
日前,记者从鹤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获悉,沙坪街道桥氹村、玉桥村等20个行政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至此,鹤山市“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建成及培育数量达7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8%。
近年来,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鹤山创新工作机制,出台激励典型村十条措施,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每年安排2000万元举办典型村“擂台比武”活动,统筹各类资金超3亿元用于典型村建设、培育,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凝聚社会各方资源力量,按照分类指导、梯度发展策略,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扎实推进典型村建设和培育工作提档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胡梓文
聚焦要素保障
夯实典型村发展基础
近年来,鹤山将典型村建设和培育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实施市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联系典型镇村制度,牵头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此次入选的典型村是根据发展潜力、镇村联动、连线成片、产业链协同等优势综合评估选出后推荐上报的。
在要素保障方面,鹤山持续强化资金、政策和人员支持。2024年以来,鹤山对省级典型村培育建设资金投入超3亿元,第一、二批省级典型村专项资金投入达6120.8万元,推动建设各类项目183个,已完成54个。目前,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的2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已下达,鹤山已收集第三批典型村2025年培育建设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达2599.5万元,全部项目均已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下一步,鹤山市将重点对20个第三批省级典型村培育对象开展摸底排查,协助镇村摸清各村存在的短板弱项,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加快谋划培育建设重点项目,明确各村未来的培育方向。
聚焦强村富民
打造乡村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鹤山各典型村聚焦造血蓄能、强村富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的典型。
例如,桃源镇蟠光村依托金峡水库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蓝龙虾养殖,形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村民李伟权从2019年开始养殖蓝龙虾的,从刚开始养殖技术不是很成熟,到现在成为“行家里手”,还带动20多户村民共同养殖蓝龙虾,实现“一对一”帮扶,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蟠光村蓝龙虾养殖规模超33.33公顷(约500亩),每亩可实现年利润3万多元,计划将养殖规模将扩大到66.66公顷(约1000亩)。
又如,龙口镇凭借“牛经济”,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名单,获得10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该镇福迳村引入多个全牛产业链项目,谋划打造集养殖、智能屠宰、牛肉精深加工、绿色冷链物流及销售、文旅等功能于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此外,近年来,鹤山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累计清查村集体资产36.49亿元、土地资源67800公顷(101.70万亩),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交易总额已达1.49亿元,平均溢价10%,有效提高农村资源价值。
聚焦提质增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千年古村共和镇来苏村产业兴旺,龙口镇霄南村鲜卑文化焕发新活力,“铁夫故里”雅瑶镇陈山村打造休闲艺术之乡……如今,走进鹤山乡村,远山含黛,近水碧幽,和美乡村新画卷在鹤山大地徐徐铺开。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各典型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改造和绿美建设,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据统计,鹤山市累计组织村庄清洁行动2996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86吨、沟渠1171公里,消除卫生黑点4700个,发动群众34726人次,投入资金986万元。成功打造了龙口镇霄南村、鹤城镇城西村等一批具有鹤山特色的和美乡村。例如,霄南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修建文化室、碧道公园、驿站、公厕等一系列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宅梧镇靖村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半岛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
鹤山各典型村还积极做美做优休闲农业,开辟农旅融合新路径。例如,鹤城镇五星村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集滨水溯溪、露营野炊、田园观光等于一体的体验基地。
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动典型村培育建设,发挥基础优势,在生态环境、富民产业、公共服务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发力,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