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花园北苑小区杂草清理前(左图)、后(右图)对比照。鹤山市宣供图。
□江门日报记者 邓少军
今年75岁的冯英源,住在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和平社区经纬花园北苑28栋快20年了,满头白发的他对于经纬花园北苑近日的变化十分感慨:“以前我们小区的花圃种满了小灌木树,很容易藏蚊虫!现在铺了新草皮,又干净又防蚊,看上去都觉得舒服。”
顺着冯英源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经纬花园北苑整个小区花圃都已经铺上了绿油油的草皮,小区里没有一处卫生死角,一切井然有序、干干净净,再也不会出现以前的那番景象。
而这一切的变化,源于9月26日晚开展的一场有520多人参加的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拔钉”行动。这一场防疫攻坚带来了小区环境、居民心态和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三重“焕新”。
一重“焕新”
环境之变,从“痛点”到“亮点”
经纬花园是和平社区比较大的小区。由于居民比较多,加之原来的规划原因,小区里的花圃多种植矮小灌木丛,存在不少卫生死角,十分容易藏蚊子。
今年72岁、退休之后就来给女儿带娃的辽宁人于湘林住在经纬花园北苑26栋15年了。对“蚊子多”这一问题,他印象十分深刻:“比如你骑车子回到小区,把车子停放在灌木丛边的话,一碰到灌木丛,就会有一群蚊子飞出来。以前老鼠也多。”
“前两天还是容易藏蚊虫的灌木丛,现在变成了干净又舒服的草坪。”谈到开展“拔钉”行动后的变化,于湘林连连点头:“(党委、政府的)行动很快,这一点必须感谢,对(行动的)效果也十分满意,现在环境看起来舒服了,蚊子也少了。”
在经纬花园东苑住了20年的何姨说起来更加直观:“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身体健康最重要。小区里大搞卫生,蚊子、老鼠少了。以前在楼下乘凉、打牌哪敢不点蚊香?这样的行动很好,我举双手赞成!”
二重“焕新”
人心之变,从“观望”到“参与”
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行动,并非一开始就被居民们广泛接受。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小部分人不愿意配合,包括搬移花盆、清理积水等。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寨卡病毒病曾在巴西大规模暴发,可导致新生婴儿‘小头畸形’(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为了让居民们了解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危害,鹤山市组织党员义工、楼长、居民志愿者等在经纬花园广泛开展了入户宣传,宣讲防蚊知识,帮助住户翻盆倒罐清积水,派发灭蚊片。
“比如一些1楼住户,不愿意让我们清除家门外的植物,也不愿意清理杂物垃圾,连连说‘你不要管,不用你理’。”和平社区党委书记温鹤荣说。
为了争取居民的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义工、居民志愿者耐心入户做起了解释工作,一次解释不通就两次,两次不通就三次,社区党委书记也亲自上门解释沟通。最终,他们的诚意,打动了居民。
“比如像有一户居民,一开始怎么样也不同意我们搬他的小树盆栽,后来他不仅同意了,还积极地跟我们一起灭蚊。”温鹤荣说。
张卫群一直住在经纬花园东苑54栋。他每天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吃完晚饭下楼散步40分钟。“这段时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散步时没有蚊子来叮我,这就是变化。”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张卫群说,这段时间在社区工作人员等的带动下,居民们都非常积极地去做好以前大家没能做到或做好的工作。“我非常乐意去参与防蚊灭蚊工作,也看到小区的邻居们自觉加入了防蚊灭蚊行动,做好自己的一份活。”他自豪地说。
“社区工作人员都很积极、很辛苦,平时他们都会入户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清洁,我们也会自觉配合。”住在经纬花园东苑54栋6楼的何敏仪说,“我们现在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在家里点蚊香,然后晚上也会再点一轮。这些蚊香有我们自己买的,也有工作人员送的。现在,小区邻居们也会主动跟着去做防蚊灭蚊工作,比如看到什么东西里有积水,就会把它倒掉等。小区干净、舒服了,我们住在这里也开心。”
三重“焕新”
治理之变,从“应急”到“长效”
对于近日在经纬花园开展的“拔钉”行动,居民们评价就是两个字:“快”和“好”。
“拔掉的是环境的‘钉子’,凝聚的是民心的‘合力’”。于湘林说,党委、政府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开展灭蚊行动,很难得,今后还需要“所有居民自觉灭蚊,在家里多点蚊香,持续消杀”。
“因为蚊子是听不懂人话的,它还会飞,所以,不仅这里(经纬花园)要灭蚊,(经纬花园)周边所有的片区,都要一起行动。”于湘林说。
对于居民们的肯定,温鹤荣说:“今天我们也和物业方落实了责任,要他们主动发挥监督的作用。”他还表示,和平社区今后将建立“定期排查+群众上报”常态长效机制,结合专业消杀,持续降低蚊媒密度,更好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干净的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12日到9月28日,鹤山全市累计派出市直和镇村干部职工76298人次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制作悬挂灭白纹伊蚊横幅3912条,张贴海报14122张,发放传单18.8万张,统筹500处LED屏、54辆流动宣传车和445个广播应急大喇叭播放宣传标语/宣传声带等,努力形成灭杀毒蚊的浩大声势,用干群同心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安全指数”,为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战筑牢基层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