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址山镇加快打造光伏小镇。图为该镇零碳咖啡屋顶部光伏组件。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谌磊 通讯员/李敏华) 近日,全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培训会在鹤山举办,址山镇莲珠新村“光伏+建筑”项目作为省级试点示范性项目获得肯定和推广。
当天,与会人员先后走进鹤山市址山镇莲珠新村与址山公园,深入了解“光伏+建筑”的实际应用成效,实地感受鹤山县域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走进址山镇莲珠新村,从农房、文化室屋顶,到停车棚、篮球场顶棚,处处可见整齐排布的光伏板。作为省首批县域试点示范性项目、江门地区首个整村推进户用光伏项目,莲珠新村“光伏+建筑”项目由址山镇属国资公司主导开发建设与运营,总投资约600万元,通过租赁村民房屋屋顶及村集体公共区域铺设光伏设施,装机总容量达1.07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达112万度,年发电收入约53.3万元,收益周期长达25年。
该项目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农房屋顶统一采用隆基新研发的3D黛蓝瓦光伏组件。该组件在高效发电的同时,兼具岭南建筑风貌特色,做到“既发电,又美观”。同时,项目还构建起“村民受益、村集体增收、乡村变美”的多赢格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村民不仅能获得6000元的一次性初装补贴,每年还可领取900元屋顶租金,绿色能源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址山公园的“光伏篮球场+储能+充电桩”综合能源项目同样亮点突出。项目在篮球场顶棚铺设总装机容量304千瓦的光伏组件,构建起“发电—储电—用电”微循环体系。白天,光伏电力优先供给公园停车场的充电桩,剩余电量储存至储能系统;夜间,储存的电能再为充电桩供电,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公共空间的绿色用能需求,更为城镇公共设施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作为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试点县(市、区),近年来,鹤山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探索县域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路径,打造了一批集发电、增收、美观于一体的“光伏+建筑”示范村,实现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支持”的多方共建共赢格局。2024年1月至今,鹤山全市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49.28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试点区域三年总新增装机规模不少于20万千瓦”任务目标。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