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不忘初心、筑梦前行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县市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
全力融入大湾区建设
开平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图为开平市城区一角。
塘口镇祖宅村从脏乱差变身美丽乡村。
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成为开平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开平市路网等级不断提高,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70年沧海桑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平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70年披荆斩棘,从“一穷二白”,到获得众多荣誉,开平经济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沧桑巨变,开平城市品质不断提升。70年砥砺奋进,开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平市将不忘初心,筑梦前行,进一步振奋精神,提升标准,牢牢抓住每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奋力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县市,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文/邓少军
图/陈健强
A 开平发展取得瞩目成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开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表示,开平经济发展翻天覆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开平百业待兴,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穷二白”。70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广大海外侨胞的关心支持下,在开平人民的奋力拼搏下,开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明星县(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开平GDP从1978年的1.8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73.79亿元,年均增长14.55%,经济发展实现大飞跃。2018年,开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4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2.9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江门排名第一。
70年来,开平的经济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03:49.45:41.52,形成了农业根基稳步发展、工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开平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70年来,开平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优化城区“三江六岸十八桥”的独特景观,高标准建设人民公园、青少年宫,完成金山公园改造,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塑造了“广东旅游看碉楼”金字招牌。
开平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70年来,开平充分发挥侨乡人民敢闯敢干的品格特质,敢于攻坚突破、改革创新,坚决破除束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平市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城市,赤坎古镇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长沙街道、塘口镇被列入江门市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近年来,在江门市的统一部署下,开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三制”改革,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大力简化企业办证环节,将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1日。今年5月,开平市试点在计划投资10亿元的建邦杭萧装配式项目上实行“交地即动工”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投资审批速度从40天压缩至1天,成为全国第二个、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项目。
开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群众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达68201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去年底开平全市897户贫困户3221人实现脱贫。
B 谋划高质量参与湾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在此背景下,开平市提出高质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庞正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开平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为了抢抓机遇,开平市主动谋划、担当作为,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世遗优势、园区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目前,开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坚实、开局良好。
在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基地方面,开平市坚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截至目前,翠山湖园区成功创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获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连续三届获评“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70个,投资总额达380.85亿元,已落户企业130家,投(试)产企业87家,在建项目24个。
创新平台方面,开平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八大举措”,加快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目前,实验站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地下实验大厅正进行关键部位拱顶的开挖,有望2021年底或2022年投入运行。
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方面,开平市主动对接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建设,发挥开平独特资源优势,全方位加强与港澳在文化创意、乡村旅游、影视交流、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澳门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双门传奇——澳门+江门星级历史、美食之旅”旅游线路。今年6月28日,开平市成功举办“湾区花正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江门分会场)暨2019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擦亮了侨乡文旅融合品牌。
下一步,开平市将进一步加快赤坎古镇项目和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建设,通过创建世界“名厨之乡”,举办世界房车休闲度假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加强与港澳旅游业界合作,与香港澳门共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大湾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引进和加强文创合作项目、文旅合作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打造文旅产业创新加速器,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力。
C 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近年来,开平市委按照省委和江门市委有关党建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将新时代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庞正华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新时代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开平市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理论学习持续深化。开平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据统计,仅去年就开展专题宣讲活动2580场,20万人次参加;举办相关培训班30期,培训干部17196人次,实现基层党员学习全覆盖。
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基层基础持续稳固。如高标准实施“千万元保障计划”,启动“开平先锋”工程,创新基层党建“一镇一品”项目,擦亮“总有党员在身边”品牌;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等。
选人用人风气持续向好。开平市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坚持年轻化、专业化的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同时,正风肃纪力度持续加大,对在畜禽养殖整治、扫黑除恶、环保整治等工作中存在为官不为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问责;把村级巡察全覆盖纳入市委巡察总体布局等。
D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开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成绩?
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邝积康介绍,开平市致力于打造“审批最少、办理最快、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开平市缩减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对不属于省核准目录的企业投资项目均实现备案制管理,并出台《开平市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本)》;深化“一门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今年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实现减半再减半,公共服务事项和不动产转移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实现1天办结,开平市成为江门市开办企业1天办结的示范点等;深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与承诺制、容缺制相结合,从立项和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到竣工联合验收四个阶段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联合验收工作经验在江门市推广,赤坎古镇项目投资承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围绕审图、财审、验桩等“卡脖子”环节,不断完善服务平台,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审图项目由最长2个月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财审项目10-15天内出具预算报告,验桩项目最快11个工作日内完成服务。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2018年以来,开平市先后5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合共15.5分/千瓦时,降价幅度近20%,先后3次降低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最高限价,每立方米气价降幅超过1.05元。
近年来,开平市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共有个体工商户35640户,同比增长7.14%;私营企业6383户,同比增长12.61%。
E 加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
就业、养老、医保、低保、人居环境、教育等民生问题,一直为百姓所关心关注。
近年来,开平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良好成效,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邝积康表示,幼有所育方面,开平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目前,开平全市共有幼儿园10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为75%;在园幼儿2.5万多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8.45%。
学有所教方面,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开平全市共投入1.37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学校校舍,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建立随迁子女和港澳籍在粤工作人员子女平等就读公办中小学机制,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国家助学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书读”。
劳有所得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和扶持,积极拓宽劳动者就业创业渠道,大力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建立“根治欠薪”机制,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强工资支付保障。目前,开平市城镇新增就业年均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率为72.60%。
病有所医方面,开平市不断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全面实施分级诊疗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资助9414名困难群众参保,重点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老有所养方面,开平市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2005年以来,连续15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3年以来,连续7年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镇(街)、村(居)两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共115个。
住有所居方面,开平市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同时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目前,已完成337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204套,已分配2104套,累计保障人员8000多人。
弱有所扶方面,开平市积极开展精准扶贫,897户贫困户3221人实现脱贫;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各项低保救助资金。目前,开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5634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3050万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下一步,开平市将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F 加快构建“外联内通” 交通网络
经济跨越,交通支撑,构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是支撑开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邝积康表示,70年来,开平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两轮交通建设的热潮,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路网等级不断提高,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区环城公路为中心,以“五高一铁”为主骨架,以国道、省道和地方公路为网络的区域交通体系,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从滞后型向适应型的重要转变。
据了解,开平市第一轮交通建设热潮是2000年“四纵两横公路大会战”,“四纵”指省道高铜线、稔广线、百大线和蚬东公路,“两横”分别是开阳高速公路和国道G325线。第一轮交通建设完成后,开平市实现南北通达,地方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第二轮是以“五高一铁”和“一环两线三大道”等重大项目为核心的新一轮“交通大会战”。“五高一铁”分别是高恩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公路、中开高速公路、开春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扩建和江湛铁路,“一环两线三大道”分别是开平市环城公路、国道G325改线、开阳高速公路月山互通连接线、赤坎大道、美堂大道、潭江大道。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交通大会战”以来,开平市本级投入资金已达54亿元。目前,开平市“交通大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江湛铁路开平段、高恩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公路和环城公路东、西、南环段及北环段东延线一期,以及省、县、乡、村道共计约267公里相继完工,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下一步,开平市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动谋划连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路网,加快推进广台高速公路开平段、国道G325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线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为开平市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奠定坚实基础。
G 牢记初心使命 迈向新时代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开平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庞正华表示,不忘初心、筑梦前行,迈向新时代,开平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1+1+5”工作举措,持续深化“产业提升、城市提质、工作提效”工作主线,努力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县市。
下一步,开平市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聚力发展第一要务,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牢记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