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镇红岭村引入种植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有稳定收入的贫困户生活好起来
在种植基地,工人正为果树除草松土。
“以前家里洗衣服都是手洗的,现在可以用上洗衣机了。”昨日,沙塘镇红岭村村民劳群珠高兴地说。曾经,在很多人看来十分普通的家用电器,对于红岭村的部分贫困户而言却是“奢侈品”,如今,随着沙塘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用上了家用电器。
文/图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周佩琳
引入种植项目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2018年3月,江门市委政研室派驻沙塘镇干部和沙塘镇扶贫办成功引进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创润公司)到沙塘镇投资贵妃柑种植项目,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发展种养生产,使贫困户真正有“造血”功能。
据介绍,创润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红岭村建设第一期贵妃柑种植基地500亩,主要种植贵妃柑、沃柑、茂谷柑等9个柑橘类水果品种,基地设栽培与品种培育区、种植示范区等特色生态水果产业示范区。
“当时我们就预计果树三年后开始挂果,今年正是第三年,看这天气,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创润生态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荣发介绍,目前,基地内种植了6万棵柑橘果树,今年底预计可挂果50万斤,届时收成的贵妃柑将销往全国各地的市场。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生活逐渐改善
记者来到种植基地时,工人们正在为果树除草松土。其中有两名工人是沙塘镇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身体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而且离不开人,每个月的医药费要1000多元,以前家里是过得比较艰难的。”李宝笑说。李宝笑今年59岁,家中四口人,丈夫年纪较大,平时也只做做散工,无固定收入,她本人则因需要照顾身患残疾的儿子而无法外出打工,家里之前仅靠另一个儿子在工厂打工所得的每月3000多元收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幸好镇政府和村委会推荐我到这个种植基地工作,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离家也比较近,我可以在照顾儿子的同时获得一些收入,很满足。”李宝笑告诉记者,在种植基地工作薪资是计时的,正常情况下,她每个月的收入有2000元左右。
单亲母亲劳群珠是在种植基地工作的另一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4岁,家中只有她和女儿两口人。因左手不灵活、一眼视力欠佳,过去她只能待在家里种种瓜菜,家中生计基本上仅靠女儿在工厂打工维持。“平时生活倒还好,要是遇上生病就麻烦了,治疗费用对于家里来说是一大笔钱。”想起过去的生活,她不禁眉头紧锁。
2018年4月,在沙塘镇政府以及红岭村委会的帮助下,劳群珠进入村里的贵妃柑种植基地工作,每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收入。她表示,进入种植基地工作后,家庭收入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有所减轻。“去工厂打工太远了,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手脚又不灵活,很难找到工作。所以很感谢镇政府和村委会能推荐我到这里工作。”她说,现在家里都能用上彩电、冰箱等家电了,生活条件有了改善。
李荣发表示,今年基地种植面积将扩至700-800亩,未来,创润公司计划在基地内建设冷库、包装车间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希望能带动这里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种养生产,增加他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