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4日),开平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听取了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9年,该院紧紧围绕开平市委持续深化“产业提升、城市提质、工作提效”工作主线,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忠实履行职责,以新的作为服务保障开平改革创新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
2019年,开平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件528件795人,经审查批准逮捕629人,不批准逮捕165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869件1150人,经审查向法院提起公诉1053人,不起诉64人,改变管辖19件37人,及时有力惩治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同时,积极参与重大涉众型风险案件的处置,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该院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依法批准逮捕涉黑恶案件7件22人,提起公诉6件37人。检察长带头办理重特大、疑难复杂案件,坚持对涉黑案件和重大涉恶案件100%提前介入。制定《开平市人民检察院涉黑、重大涉恶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规定(试行)》,加强对涉黑及重大涉恶案件办案工作的监督管理。
做好公益诉讼
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开平市人民检察院聚焦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优化公益诉讼工作。去年,共办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9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1件已作出判决;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9份,均得到及时回复;通过办案督促行政机关清理固体废物600吨,整治扬尘污染建筑工地1家、噪音污染企业1家,整改违法排污企业4家,清理乡村垃圾黑点5个。
去年,该院对月山镇广达熔铸厂罗某彬、罗某懂污染环境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是该院首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追偿治理环境费用39万多元。办理江门市首宗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与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推动英雄烈士纪念碑的保护工作。在办理江门市首宗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非法倾倒在龙胜镇白村村委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中,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实行“司法+生态修复”的办案模式,促成赔偿责任人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442万元,破解以往“个人、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老大难”问题。
该院还着力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去年,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件31件89人,批准逮捕64人,不批准逮捕2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20件44人,起诉26人,不起诉14人,附条件不起诉3人。
深化司法改革
缩短案件办结周期
去年以来,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将检察改革与科技强检同步推进。全面运行“捕诉合一”办案机制,整合司法资源,缩短案件办结周期,提高办案效率。检察智能化建设步伐加快,新移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线运行,远程审讯、远程听证、智能会议系统、机器人、VR及触屏互动普法设备相继投入使用。
该院通过内强素质与创先争优齐头并进,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综合素能培训、党性教育培训,积极参加各业务条线的岗位练兵,多篇调研文章在上级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案管中心被评为开平市文明窗口,办公室被评为江门市巾帼文明岗。
该院从严治检与接受外部监督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对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始终把检察工作置于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之下,主动向开平市委、开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开平市政协通报工作。通过上门走访、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等方式,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络,认真听取意见建议。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网、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新媒体,及时公开立案、批捕、起诉、判决等环节重要案件信息,发布检察资讯,接受社会监督。(文/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