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2日,开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虾边乡农民协会正式成立。
1926年秋,中共开平支部在赤坎上埠三角市河面的一只小艇上宣布成立。资料图片
1926年秋,开平第一个党组织在赤坎镇上埠三角市河面的一条小艇上成立,开平劳苦人民的曙光升起,开平党组织由此起航,在曲折中不忘初心、发展壮大,点燃侨乡革命的燎原星火。
时隔近百年,记者寻访至此。赤坎镇上埠三角市已成为开平建埠以来最大的旅游项目——赤坎古镇项目的一部分,如今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经过岁月沉淀,由此燃起的红色星火,已成为当地迈进新时代的精神引领。
文/图 翁丹萍(署名除外)
工农运动星火燎原
鸦片战争后,开平大批劳工出海谋生,之后,侨乡逐渐形成。开平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华侨经济在全县社会经济中占比颇大。当时,开平县内商业、手工业、轻工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而华侨、归侨众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影响下,革命思想传到中国以后,开平人民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对新事物、新思想易于接受,一些华侨子弟和知识青年富有革命热忱。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群众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广州就读的开平籍学生利用暑假,组织宣传队伍,返回乡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广大师生得到先进思潮的启迪,很快便激发起爱国热忱和民主思想。赤坎的光裕、黻国,蚬冈的希宪、启新,楼冈的育英,中庙的天然等小学师生首先联合起来,在赤坎镇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示威大巡行,队伍所到之处,群情汹涌,纷纷响应。示威结束后,各校师生回到自己学校及所在的地区,继续向群众进行宣传。五四运动提倡的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由此逐步深入人心。
另一厢,工农运动渐成燎原之势。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大革命进入高潮,广东革命根据地迅速得到巩固和统一。省属各业总工会派出特派员,印务总工会谢钿、铜铁总工会张振文、汽车总工会袁松3人深入开平调查、指导和组织工作,他们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章程等,积极培养和发展工农运动中涌现的骨干分子入党,先后吸收了谢启荣、关以文、关幼远、周叔平、余则夫、关照国等6人为开平县的第一批中共党员,为在开平县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打下了基础。
随后,分别组成了广东省铜铁、印务、汽车三个总工会的开平分会,三个分会的委员长分别是谢启荣、周叔平、伍觉铣。1926年春,开平县各个行业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工会。1926年冬,第一个全县性的工会——开平县总工会工人代表协会成立;1927年,成立了“工人自救团”县总团和三个分团。
1925年初春,中共党员关仲被派到家乡开平县百合虾边乡发展农民运动。关仲物色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发动群众,宣传组织农会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关系。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25年10月2日,开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虾边乡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关以文、关仲分别被推举为正副委员长;同时,建立了虾边乡农民赤卫队,由关树南任队长。该乡农民协会成立后,即组织当地农民群众,为争取切身利益进行各种斗争。虾边乡农民协会为农民谋得了利益,影响了周边的乡村,附近的林塘、长安、齐塘、北洋等乡村农会纷纷成立。
1925年秋冬间,开平县先后建立了百合、茅冈、赤坎、蚬冈、大同等一批区级农民协会及农民赤卫军,增强了农会的斗争力量,挫败了当地土豪劣绅一次次的破坏企图。在此基础上,同年冬末,开平县农民协会联合会正式宣布成立,以加强对全县农会组织的统一领导,会址设在赤坎圩塘底街爱善堂。此后,开平县的农民运动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开平首个党支部诞生
随着工农运动的开展,在开平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也趋于成熟。
1926年秋,经上级党委批准,同意由省派来的袁松、谢钿、张振文、梁坤等4位中共党员和开平本地人谢启荣、关以文等6位新党员共10人,共同组成“中共开平支部”。为了保密和安全,他们选择在赤坎上埠三角市河面的一只小艇上,举行支部成立大会,公推袁松为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在开平县的第一个支部就此成立。
中共开平支部,是江门五邑地区继中共新会支部、鹤山支部、江门支部之后,成立的第四个中共地方支部,均隶属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平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共开平支部”成立后,根据形势需要,积极推动成立全县性的工会和妇女组织。1926年冬,开平第一个全县性的工会“开平县总工会工人代表协会”(简称县总工会)成立,党员谢启荣任委员长。1926年末,又推动成立了“开平县妇女解放协会”(简称妇协),会长为马奕秀,会址就设在赤坎镇康乐书院县总工会内。
开平中学(开平一中前身)是当时开平的最高学府,是开平青年学生运动的策源地。1927年初,中共开平支部深入开平中学,考察、培养青年教师周允元、何世熊为入党对象,到1928年春吸收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开中党小组。同年7月,开平党组织又在该校陆续发展了周锦照、谭鉴青、周郁扶等人入党,同时把开中党小组扩展为党支部。
开平党组织
在曲折中壮大
开平党组织走过了一段艰难岁月,在苦难中发展壮大。
1929年春节期间,国民党特务破坏了新会县委机关,搜出了开平党组织联络地址和代号。2月16日上午9时许,一群便衣特务到李村圩邮政代办所找“周立平”(县党组织的联络暗号),特联支书记周允元当场被捕。在刑讯逼供下,周允元叛变,并在当天晚饭后,带领特务到赤坎建昌铜铁店,诱捕了特联支副书记谢启荣。2月20日,周允元从广州带引特务到开平,逮捕了特联支兵运负责人胡休。3月7日深夜,周允元又带领大批军警,将广州大塘街思成书室包围,并当场指认逮捕了特联支学运和青运负责人何世雄。谢启荣、胡休、何世雄三位同志被捕后,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和威迫利诱,始终初心不改。1929年4月上旬,谢启荣、胡休、何世熊先后在江门和广州英勇就义。
谢启荣、胡休、何世雄三位同志被捕后,开平党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为了保存实力,党内同志迅速交换意见,决定所有共产党员,均根据自己的实际,分头易地隐避。当时,先后前往南洋的就有关仲、关以文、关山、关幼山、周锦照、周楚等十多人,去美国的有胡剑魁等人。至此,开平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便处于“暂停”状态。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推动开平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上级党组织决定重建开平党组织,1937年8月,谢创、关山、胡剑魁、周晃4名党员在塘口以敬庆民里谢创家里,重建了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并由省委直接领导,至此,开平党组织的活动才得以恢复,重新点燃燎原的革命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