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镇大塘面村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赏花。
日前,开平市马冈镇红丰村委会六圩村游客如织,坐落于此的开平市牛山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牛山龙公司)成为当地颇具吸引力的游玩地点,有游客为一尝辣木菜等美食而来,也有游客为体验农家生态田园风光而来。据悉,马冈镇依托辣木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持续增收。
发展火热的牛山龙公司,是开平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佳注脚。2018年以来,开平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富民兴村,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扎实推进产业振兴,探索打造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开平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连续两年在“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大奖,“两预两委托”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纷呈。
文/胡涛 图/吴依倩
村庄宜居
让村民生活
好起来
走进赤坎镇石溪村委会沙地村,一幅展现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在村内铺开。令人想不到的是,眼前美丽怡人的“四小园”,以前是违建的猪栏牛舍、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被村民堆满各种杂物的空地……“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石溪村为提升乡村“颜值”,结合村民小组的合理规划,将清拆后的公共闲置用地建成一个个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石溪村的做法是开平市探索建设“四小园”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乡村美不美,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平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增进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开平市连续三年在江门地区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江门地区率先建成231条“四小园”乡村,投入超1亿元开展“三边”整治,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美丽乡村风貌带初步成型,全市文明村创建覆盖率超过95%。
开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次获嘉奖,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获评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经验得到全省推广,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自力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大塘面村获评“广东省特色名村”,钱岗村获评“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美丽乡村纷纷涌现。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平市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无害化标准农村公厕878座,实现每条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座标准化公厕的目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平市还将深入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推动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重点抓好赤坎古镇、塘口青年文创小镇沿线试点工作,每个镇(街)打造不少于1个、全市打造1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完成462条自然村“四小园”建设,发展美丽经济。
文旅兴旺
让农户“口袋”鼓起来
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将农村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
曾经,破旧的瓦房随处可见,夜晚一片孤寂;如今,屋舍俨然,四处是崭新的水泥路,沿途风光美不胜收,村民的夜生活也丰富起来。这里是大沙镇黎雄村大塘面片区(大塘面村、联新村、塘角村、南安村和龙安村)发生的变化。
“以前的‘猪尿缸’现在变成了‘不锈钢(缸)’。”大塘面村村民梁丽莹对村里的变化侃侃而谈,她说,大家变得讲文明、讲卫生了。有了碧道,村里像她这样每天晨跑的人不在少数。
据介绍,在开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黎雄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契机,大力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广东省水库移民安居工程示范村”“江门市生态文明示范单位”“江门市十大网红打卡地”“开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平市十大最美文明村”……通过走旅游拉动乡村振兴的路子,黎雄村生态环境优势凸显,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在收获了一系列荣誉的同时,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每年春天,大塘面村平均每天有五六千人次到村里看油菜花,人流量最多的时候可达1.8万人次,整个花期总计有20万人次游客到来。此外,“大沙镇农业嘉年华”“稻穗音乐节”等活动也带来不少客流。最近,这里还将成为向日葵的“黄色海洋”。
有人气便有商机,大塘面村村民在榕树下、花田边支起小摊,卖起土特产、小饰品等,村里有几户人家开起了私房菜餐厅……得益于村庄建设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村子正变得生机盎然,村民有了赚钱的门路,日子更有奔头。
黎雄村是开平市众多通过利用自身特色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村庄之一。目前,开平市完成省级、江门市级产业园和2019、2020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任务,大沙镇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茶叶),17条村被认定为专业村。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共有89个,开平大沙茶连续3年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马冈鹅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共有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1家、江门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1家,其中,2020年新增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数量位列江门首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获江门市通报表扬。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坎古镇计划于年底实现局部试运营,开平市将以碉楼文化旅游区和赤坎古镇两大金字招牌为核心,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名人故居,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巩固成果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梁瑞平是马冈镇红丰村一名脱贫户,因独自在家照顾孩子无法外出打工,靠在村里种植蔬菜维持生计。马冈镇辣木产业基地成立后,他的蔬菜再也不愁销路了。牛山龙公司逐步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与农户合作,按照市场价收购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增加农户收入。
近年来,马冈镇提出发展特色旅游农业,积极打造以辣木产业为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在该镇每年举办的美食节活动中,辣木产业基地是重要分会场之一,吸引旅客游玩,加强基地的宣传推广。马冈镇还陆续推荐辣木产业基地申报江门市家庭农场、广东省“一村一品”项目等。同时,引导基地产品线上销售推广,通过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市分公司、浦发银行等单位合作,借助“江门易办事”“普惠到家”等软件平台,助推基地特色农产品发展。
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刻实现有效衔接。
据悉,开平市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去年,790户脱贫户全部达到“八有”标准,农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7元,城镇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分别是帮扶前的3.92倍和3.15倍。开平市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连续两年在江门市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并代表江门市迎接省考核,为江门市争取到最高评定等次,开平全市226条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0万元。
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平市将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真抓实干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开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