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镇以党建为核心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后花园”。
党员干部齐上阵,年年植树树成荫。
实施亮灯工程,照亮村民出行路。
赤水镇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赤水镇湴溪村委会永安村,是“中国华侨革命第一人”邓荫南故乡。近期,该镇对邓荫南故居进行修缮,并将其列为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赤水镇坚持党建引领,挖掘本地名人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让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演绎新精彩,焕发新光芒。 在赤水镇革命烈士纪念碑、茅坪村“抗日游击区”纪念亭上,在高龙村委会南安山古战壕红色革命遗址中,在赤水镇大地上,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用血肉和汗水奠定了这个乡镇和平、幸福的基石。他们的名字也许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他们和那些名留赤水史册的人物一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在百年征途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带领赤水人民,成功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打赢了人民解放战争,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潮中艰苦奋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中奋勇争先,奋力建设和谐美丽、富裕平安、宜居宜业新赤水,共同谱写出一篇盛世华章。
A 凝神铸魂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赤水镇的每一段历史发展进程中,总能看到那一抹亮眼的红色,那一面猎猎飘扬的党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赤水镇加强党的建设,镇党委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聚焦组织工作主责主业,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坚持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增强,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选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赤水镇坚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及时把崇尚实干、善作善成、服务群众的好干部培养起来、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同时,赤水镇高站位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和开平市委巡察整改落实工作,注重在防疫最前线、改革发展主战场、农村基层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发现培养选拔干部,以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制度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通过细致入微的党建工作,以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紧紧团结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近年来,赤水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值得一提的是,赤水镇以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利用侨梓楼高标准打造镇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湴溪村、羊路村、大津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镇村党建阵地全覆盖;同时深挖党建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带侨建,让名人故居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打造邓荫南故居、利氏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续文脉传承文明继承精神。
B 凝心聚力
以党建促乡村振兴
早在十多年前,赤水镇吸引了一批浙江籍养殖专业户落户,专门从事水产养殖和肉(蛋)鸭养殖。这批外来养殖专业户大多集中在和安村一带,当中有不少党员。
为了凝聚外来养殖户,加强基层管理,赤水镇党委正式成立赤水镇外来养殖专业户党支部。从此,外来流动党员有了一个“家”,“浙江人在赤水”也成了该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外来人口有效融入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党建品牌和治理课题。
成立外来养殖专业户党支部是赤水镇探索以产业为依托、以支部为龙头、以党员为骨干、以富民为目标的党建工作新路径,也是近年来该镇党建引领发展村级产业,筑起乡村振兴致富路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翅膀”。如今,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各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开平市面积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大镇,赤水镇党委书记黄大勇铿锵有力指出,在党建引领下,用心去研究和发展产业兴旺,只有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经济”等多元化发展途径,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乡村振兴才能有成效、有成果,才能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黄大勇一一列举:重点推进投资3亿元的粤大高档特种水产饲料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水泥厂搅拌站项目;推进水和豆调味品厂、碉乡山泉水厂和华滨世界之康增资扩产;扶持赤水水泥厂、狮山林场松香厂两间规上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新石场矿产资源开发;全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打造大米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区,谋划建设高端休闲养生度假基地;利用好水仔口近53万平方米的小型工业集聚区平台,开展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打造利氏文化纪念馆,建设沙洲圩侨心公园,打造赤水名人旅游区,推动侨心回归等“工农旅”项目,增强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C 凝瞩不转
为民办实事暖人心
“以前我们是自己挑山水、打水井来解决用水问题,但水量无法保证,水质还浑浊。现在好了,能够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啦!”最近,开平市赤水镇和安村村民龚伯看着清澈的自来水,难掩喜悦之情。不久之前,这条村终于供上了自来水,彻底告别“用水难”。这是赤水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最新成果之一。
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不仅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获得动力,将动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赤水镇紧抓住“办实事”这个重点,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提出沙洲水井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人民公园停车场及排球场建设工程、步栏村委会供水工程、蚬赤线路灯工程、高龙村委会望天桥维修加固工程等多个项目,由赤水镇领导班子成员挂帅推动落实,并定期收集汇总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全力跟踪督办,倒逼工作落实,以真抓实干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道路亮灯工程、实施农村道路“村村通、户户通”硬底化改造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推动实施沙洲旗尾绿道建设工程和沙洲堤围加固、开展赤水墟一河两岸环境整治、升级改造赤水墟骑楼街、镇区纳污管道改造工程以及新建沙洲水井坑、南塘美东湖、湴溪朝安等一大批“四小园”示范点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一件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一大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赤水镇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落脚点,开展“全民学雷锋·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卫生保健与应急救护宣讲进基层义诊、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惠民文化送戏下乡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把“学党史 悟思想”和“办实事 开新局”结合起来,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赤水镇以党建为核心动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后花园”以及农产品供给基地为方向,乘着“双区”建设的发展东风,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文/图 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