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旧址。
蕉园战斗遗址。
开平市大沙河水库岸畔,大沙镇蕉园村良田连绵、绿树环绕、村容整洁干净,一派清新田园、乡村恬静的景象,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经进行过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
73年前,蕉园一役,中共领导的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不到百人和国民党军队1500余人激战四天三夜,为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舍身赴死。如今,当地党委政府为人民建设美丽乡村,引入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这片革命热土已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乐土。
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 在蕉园村成立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公然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1946年底,中共中央作出恢复广东武装斗争的决定,开展“小搞”武装斗争,领导群众开展反“三征”(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等运动。
1947年底,中共开平县委开始大力发动建立地方武装,开辟新游击区。同年11月21日,中共领导的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在大沙蕉园村成立,在尖(石)鹤(洲)地区(位于今大沙镇)树起了公开武装斗争的旗帜。
经党组织研究决定,梁茂林任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的大队长,罗明为政治委员,梁池升为参谋长。大队下设三个中队,由谭沃、梁海和熊榕伙分别任中队长。
大队成立后,梁茂林根据党组织的部署,率领部队主动进攻敌人:一是攻打恩平县太平乡乡长黄泽生和开平尖石乡黄大布村(位于今大沙镇)地主恶霸黄光裕,没收鹤州乡(位于今大沙镇)乡长梁裕仪和新兴县岑村国民党军官张耀铭的部分财产,从而打击了国民党基层反动政权和地方封建势力;二是先后袭击开平县政府和马岗联防大队、龙胜警察所及新兴县坝塘村自卫队,打击了国民党部分地方反动武装;三是抓获一批国民党特务,处决马岗联防大队侦察队长梁其进,挖掉敌人的耳目,控制尖鹤地区,推开开、恩、新等县边界的武装斗争,彼时形势一片大好。
遭敌军1500余人围攻
激战四天三夜突围
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伺机反扑。1948年1月21日凌晨,国民党纠集反动武装1500余人,分六路直扑蕉园村,意图“围剿”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敌军严密包围,救乡独立大队被压缩在蕉园、上间、下间村的一块狭小地带。
21日下午1时,蕉园战斗正式打响。为了保存实力,救乡独立大队分三路突围。三中队各自都遭到敌军的猛力阻击,经过数小时鏖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始终无法撕破敌军的包围圈。为了保全实力,以利战斗,罗明通知各中队立即撤出,退回三村,寻找机会,突出重围。这时,敌军乘机追击,于下午4时左右,将上间、下间、蕉园三村分割开来,重重包围,一边追击我军,一边大肆拘捕村民。于是敌我双方短兵相接,发生激烈巷战。
第一中队进入上间村,继续作战,20余名同志悄悄突出重围,安全转移,另一部分同志据守村旁边的碉楼(西楼)。21日傍晚时分,敌人从蕉园、下间村抽调兵力增援,把上间村包围得水泄不通,不断向西楼疯狂进攻。楼内9名战士在罗明、梁池升的指挥下,沉着果敢、弹无虚发,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西楼战斗从21日傍晚到22日晌午,持续20个小时。在战斗中,敌军被击毙3人、伤6人,我军不幸牺牲、被俘共11人。
第二中队20余人,在中队长梁海带领下,于21日下午4时许撤入下间村,与敌军进行激烈巷战。傍晚,同志们进入村民住宅据守,伺机突围。午夜零时15分,在梁海的带领下,24位同志成功突围。
第三中队梁茂林、熊榕伙带领30多人回到蕉园村后,与尾随而来的敌军展开巷战。后共有13人突围成功,熊榕伙、梁成旺被敌军包围,惨遭杀害。梁茂林与另一部分同志到村民家隐蔽,同敌人周旋。24日早上,梁茂林被敌军发现,并被围困于蕉园村北约一巷梁壬枝的草屋。敌军向草屋进行机关枪扫射、投手榴弹、放火,甚至对其诱降,梁茂林都拒不投降,只用反击的枪声作回答。敌军恼羞成怒,攻势更猛。最后,梁茂林和敌军战斗到弹尽粮绝,为了不落入敌人魔掌,最后用仅剩的子弹饮弹牺牲。
到此为止,从战斗到搜捕,又从搜捕到战斗,斗争浪潮时起时伏、时高时低的蕉园战斗持续了四天三夜。这次斗争,国民党军伤亡15人。救乡独立大队大队长梁茂林、参谋长梁池升、第三中队长熊榕伙等12人牺牲,政委罗明等16人被捕,于1月28日就义于鹤洲桥头。他们在战斗中没有一个人叛变或投降。救乡独立大队60多名战士突出重围,保全了革命力量。
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为群众谋幸福生活
蕉园战斗中的烈士革命精神在大沙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为更好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大沙为烈士修建了纪念碑,现在的大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开平市大沙镇大沙圩大沙幼儿园(原尖石中学)内。据悉,大沙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址在鹤洲圩桥头,是当年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政委罗明等烈士英勇就义处,始建于1957年,是鹤洲乡政府为悼念蕉园反击战中牺牲的尖鹤人民救乡独立大队28位烈士而立的。1960年迁至大沙圩东郊藕山脚,改称解放战争烈士纪念碑。在大沙地区牺牲的无名英烈(含南下大军)的遗骨也安葬在此。1978年4月迁到现址。
今年,大沙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蕉园投入超百万元打造展示开平大沙党组织和武装斗争发展的主题展览,进一步传承发扬红色基因,为推动乡村振兴汲取奋进力量。
经过岁月沉淀,一切为人民、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大沙镇及蕉园村发展的精神引领。走进今天的蕉园村,蕉园田园自然教育基地、蕉园小学改造民宿项目等建设如火如荼。其中,蕉园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引入乡贤回乡投资建设丝苗米智慧农场。据介绍,该项目实施以后,解放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村民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也可以投身参与建设美丽乡村,项目辐射区内农田租金由亩均250元/年提升至550元/年,另外直接雇佣周边农户6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200户,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今天的蕉园村,生态宜居、风景优美,村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文/翁丹萍 通讯员/何湛庆
图/开平市档案馆